八省区地方病严重区打出安全供水井150眼

浏览次数:566  发布日期:2010-01-14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为东北、华北、西南14旗县7万人引来洁净水

        记者金  红报道,2009年中国地调局水环地调中心组织实施的“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计划项目在东北、华北、西南8个省区,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单位选择典型地区(14个旗、县)开展了以解决地氟病、地砷病、大骨节病区饮水安全为目的的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成井150眼,直接解决了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据介绍,项目组在黑龙江大同高氟水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高砷水区,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理县、马尔康县、小金县大骨节病区,河北太行山区唐县—顺平县和西藏拉孜县严重缺水地区等开展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完成1:10万水文地质调查2.27万平方公里、1:5万水文地质专项调查9598平方公里以及水文地质钻探、物探等工作,查清了示范区水文地质条件,打出供水示范井150眼,直接解决了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并编制了示范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吉、晋、内蒙古、宁、青、新自东而西呈条带状分布,一般为盆地的沉降中心地带,主要赋存于河湖相沉积地层。按地下水中砷的来源和赋存方式可分为松散岩含水层还原型高砷水、温泉地热型高砷水和富砷矿区矿化高砷水,以第一种分布最为广泛。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项目组还对松嫩平原和河套平原不同层位含水层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在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区,项目组查明了病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对河流沿岸的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划定了水量可达到每天30立方米的供水区,完成示范井和探采结合井127口,发现大骨节病重病区多位于高山区、河流中上游支沟沟谷区和低洼潮湿地带,地层岩性以三叠系中上统砂板岩为主。同时,项目组还开展了全国大骨节病与地质环境关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地构造及其塑造的地貌单元控制着病区的分布,地层岩性是影响病区与轻、非病区分布的基本因素,微地貌单元及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影响不同病情分布;饮水和食粮均为暴露因素,两者具有互补性;大骨节病成因复杂,水、粮氟含量极低可能为控制因素,硒等元素贫乏或其他物质比例失调为影响因素。

 

                                                                                                                                      转自国土资源网 2010112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