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全面完成浏览次数:526 发布日期:2010-06-08 分类:专业领域/农业地质 近日,从河南省地质调查传来捷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顺利通过评审,获得优秀级。
“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是部省合作重点项目,目的是促进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河南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通过开展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国家和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规划、管护、开发利用服务。2003年11月26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新民在郑州签署了《合作开展“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协议书》,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共同管理,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具体组织实施。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调集精干技术力量,于2003年完成了项目可行性论证,并开展了伊洛河流域试点工作。2004年4月,编制提交了“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总体设计”,同年6月全面启动开展野外调查工作,至2009年底,历时六年完成全部任务。该院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要求,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总体综合评价四个层次部署开展工作。首次运用先进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完成调查面积5.8万平方千米,调查区覆盖郑州、洛阳、开封等11个地市,采集土壤、岩石、水、作物、积尘等各类样品12万余件;经过对作物营养元素、有益元素、污染元素等54项指标的系统分析获取各种测试数据320万多个;整理编制各类图件800多张,编写各类研究报告18份。获取了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取得了重要成果。 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97%以上粮食产区土地符合国家制定的绿色食品产地标准(NY/T391-2000),证明“中原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山地与平原广大接合地带为有益元素富集区,这里集中了信阳茶叶、许昌烟叶、新郑大枣、洛阳牡丹、灵宝苹果、焦作怀药等河南最为重要的特色农业生产区,通过对特色作物适生环境开展系统评价,为河南省名优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扩大产品种植规模,打造河南省“山前特色农业产业带”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占河南省粮食产区三分之一的古黄河冲积扇调查发现,其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土壤环境以及地下水质量较好,土壤中磷、钾、钙、镁含量较高,有机质、氮与铁、锰、硼、锌含量较低,为沿黄绿色畜牧业带的发展规划及产业结构调整、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郑州、洛阳、开封、平顶山等重点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状况的系统调查,摸清了影响各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地质问题及形成原因,为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利用高精度调查数据统计了不同单元深层、中层和表层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全碳储量,为黄淮平原经济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通过对河南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开展系统调查,查明了多达28种影响水质的指标含量分布情况,证明河南省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良好,地表水存在污染,为该区水资源开展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对被石油、汞、铅、镉、砷等重金属污染了的土地开展试验性生态修复示范研究,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今后河南省污染土地生态修复治理和土地质量改善积累了经验。通过对取得的海量基础数据进行归集分类,建立了“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数据库,为该项成果在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国土资源规划、生态环境治理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搭建了快捷的信息服务平台。 2010年,6月1日至3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中国地质调查局奚小环为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地矿局、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部门专家为委员的评审委员会在郑州对“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进行了评审。经评审委员会评定,由“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总体综合评价”四个层次内容组成的“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获得优秀级。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