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护航——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见闻

浏览次数:607  发布日期:2010-08-11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

       87日晚,离甘肃省舟曲县城几公里外的山区突降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泥石流顺势而下,冲进了沉睡中的小城舟曲,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后,紧张的抢险救灾行动立即启动,来自各方的救援力量纷纷赶赴现场。89日凌晨,记者从兰州赶往舟曲的路上,遇见一队队排长列的救援车队,连夜赶往舟曲;在舟曲城郊不足六米宽的县级公路上,等待进城的车辆已排到距城关镇十多里之外的地方。

城内,身穿不同制服、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扛着铁锹、水或食品,在废墟间清土、挖泥、搬运食品、维持秩序。在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协调下,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救人、清淤、转移安置群众、排查地灾隐患、恢复基础设施等工作紧张进行。

10日上午1140分,又一名被埋者奇迹般获救;城南街的淤泥被清除;堰塞湖水位下降了1米,主要地灾隐患点的排查工作基本结束,而工作的力度还在加大……灾害发生后的第三天,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伤亡惨重的舟曲小城正在艰难复苏中。

劫后舟曲

87日深夜,舟曲县国土资源局执法大队王国清和往常一样,早早入睡。夜里,他被一阵阵惊雷惊醒了好几次,但并没有在意。

这一夜舟曲县城内并没有下多少雨,大量的暴雨落在了北面十多里开外的山区,雨水冲刷着泥沙在山谷间聚集,却给舟曲带来了灾难。

子时时分,舟曲全城灯火突然熄灭,王国清听见街上陆陆续续有人走来走去,接下来是哭喊的声音。

“发大水了,当时外面的人这样喊。”王国清告诉记者,他心里扑腾了一下,“肯定出大事了。”

88日凌晨,城北罗家峪冲出一条宽50多米、长数百米的泥石流沟,泥沙淹埋了峪口下的春场、瓦场等几个村。向西的三眼峪,冲出的泥石流规模更大,平时不到一米宽的小河,流出150万立方米泥沙,堆积物蔓延2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这场灾难损毁房屋307户、农田1417亩,2个乡镇、16个行政村受灾严重。灾后第二天,赶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仍看到,整个小城四分之三泡在水里,四分之一浸在泥中。被泥石流覆盖的地区,淤泥平均达到了3层楼的高度。入城的第一道管卡是深深的积水,车过不去,人们只能乘坐大型的机械铲车进入城区。

“这场灾难太惨了,有些人幸运地逃了出来,但很多人家里都有损失。”王国清说,“城北的三眼村、椿场村、瓦厂村等几个村整体被吞没,我们局里有位同事家里就损失很大。”

排查抢险

救灾如救火。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抢险救灾行动陆续展开。

88日凌晨5时,泥石流发生后的6小时,王国清蹚水来到位于城东的舟曲县国土资源局。此时,局里的同事基本到齐。6时,全体会议召开,全局28名干部职工被分派到各个岗位,一批人协同群众抢险救灾,一部分人进行灾情监控,准备排查地质灾害隐患,还有一批人负责联络组织。

88日,甘肃省内的救灾力量首先被调集,兰州军区及省卫生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的人纷纷来到现场。此时,国土资源部也展开行动,分三批进入灾区。88日上午,徐绍史部长陪同温家宝总理赶到救援一线;89日晨,部有关专家从北京到成都,经阿坝进入舟曲;89日下午,80多名地质专家组成的排查队伍携专业设备抵达舟曲,随即,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展开。夜里因住所紧张,一些人就在车上过夜。

810日,23个地质灾害排查分队分赴三眼峪等泥石流形成区,展开拉网式排查。所有人都自备干粮。

薛军是舟曲西郊锁儿头滑坡隐患点治理的技术总监。88日,家住南街附近的他被激流困在房顶,经过十多分钟的生死较量,他从被困的房顶游到安全地区。之后,顾不上休息,他便到了锁儿头,加入国土资源部抢险救灾前线协调组派出的地灾排查小组。

“我们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开展地灾隐患排查,首先是要保障这么多救灾人员的安全,让他们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及灾后重建提供基本的技术指导。”甘肃省国土资源部门一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重燃希望

救援结束后,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安置和灾后重建的问题。

10日晚6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抢险救灾指挥部的新闻发言人表示,将考虑对灾毁最严重的北门村等地区进行异地安置。他告诉记者,随着堰塞湖的不断清理,舟曲将恢复交通,大型机械可以运入,抢险救灾工作将进入下一阶段。

目前,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银行、通信公司重新开始运营,饮水工程正在抢修。一位名叫扎伊的当地人和妻子从郊县运来西瓜和蔬菜,在空地叫卖。在西城的医院,刘辉身着白大褂不停忙碌着。他家住北关村,紧挨三眼峪。刚建的四层楼房虽然很坚固,但还是在这场灾难中被冲毁了,老父亲也被压在了底下。得知家乡灾情消息后,他从兰州的培训班赶回,帮助当地救助伤员。目前,经过多方努力,所有伤员已通过空中或陆路运往兰州。他也轻松下来。

刘辉告诉记者,等救灾完便把在外地的妻子和儿子都接回来,找个安全的地方盖栋楼,好好生活。他希望国土资源部门帮助做好灾后重建选址工作。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