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六年巨变

浏览次数:522  发布日期:2011-07-19  分类:各省动态

地质遗迹记录了地球46亿年发展历史的沧桑演变,生命的演化,它代表地球发展的不同篇章、区域地质演化过程的典型范例,是人们探索地质科学奥秘的窗口,也是保护善待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基础对象。江苏省是一个地质遗迹丰富的省份之一,有效地保护这些重要的地质遗迹,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能有力地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苏州太湖西山地质遗迹——环太湖的一颗璀璨明珠

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湖的东南隅,包括西山本岛及桃花岛、三山岛、横山群岛等20多个小岛。陆地面积约83平方公里。北依苏州古城区,东连昆山,南接吴江,西衔太湖。集科研价值、美学价值于一体。

苏州太湖西山岛地质遗迹是江苏省地质遗迹群之首的“太湖及周边地质”的精髓所在,它融合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人文价值于一体,是环太湖旅游风景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西山地区地质遗迹内容丰富多彩,山、水、洞、石融为一体,更有极具科研价值的地层、构造、古生物等在这里会聚,加上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的人文景观,使景区披上迷人的色彩。西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有七千年历史。如一幅山水画般的西山岛,历来被称为吴中桃源。古人就有“不游洞庭,未见山水”之说。历史著名的有“八大胜景”:“甪里梨云白雪香,玄阳稻浪紫霞妆,西湖夕照东湖望,缥缈晴岚万树苍,消夏渔歌浑如画,毛公积雪玉作岗,林屋晚烟浮翠影,石公秋月弄晴光”。这些美景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因此赢得“苏州后花园”的称号。

6年来22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见成效

2004年,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来,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便逐年展开地质遗迹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等。6年多来,地质遗迹保护见成效,地质公园初具规模,在省内首次以地质公园保护手段实现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规划。以地质旅游为纽带,带动了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既有科学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成为地质遗迹和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通过调查园区现有地质遗迹保护现状,根据西山地质公园现存的主要问题,目前已对景区内大部分地质遗迹采取科学保护措施。完成22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置地质遗迹保护碑45块,科普解说牌80余块,地质遗迹长廊100米,景点说明牌、交通指示牌、界域碑等累计200多块。完成环境整治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2万平方米,土石方工程1万立方米,各类护坡、栏杆累计长1千米,并完成科普道路约500米等。基本构建了完整的地质遗迹保护网络和科普解说系统,实现了地质公园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运用360°全景环视技术 实现地质遗迹三维可视化

全景环视技术是将水平环绕360°拍摄的一组或多组照片拼接成一个全景图像,轻松点击鼠标,可以360°任意旋转、放大缩小,实现自由浏览,从而体验三维的视觉世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本次工作采用mapgis K9平台,结合DTM地形数据,建立集空间与属性及影音图片信息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完成区内26处地质遗迹点和地质博物馆采用全景环视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建立三维数据点85个,实现地质公园网站上的地质遗迹数据浏览、互动查询、检索、统计和更新功能。针对每个地质遗迹点采用360°全景照片环视技术,进行遗迹点三维空间的立体展示,把地质遗迹的真实场景数字化,可以上下左右,走近,退远,360°观看景区风光,就像来到现场一样。结合区域DEM导航地图,实现整个景区虚拟游览。

262轴线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地质遗迹群是地质公园的核心,也是整个地质旅游的核心。按照地貌形态、地质遗迹分布等特征,整个园区形成“262轴线”的总体格局。公园建设在保持林屋山、石公山和三山岛三个优势景区的基础上,重点完成金铎山和马石山景区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

20097月,金铎山太湖石地质遗迹点由于连日暴雨发生滑坡,上百立方米的土石方倾泻而下,所幸由于及时监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金铎山地质遗迹长期以来缺乏管理和环境规划,观光道路破烂不堪,交通不便,太湖石四周茅草与芦苇丛生,又因上覆砂岩层风化的碎石沿坡滑落,太湖石与砂岩碎石鱼龙混杂。经过遗迹点环境治理、科普说明牌等建设,消除了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防止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完成区内环境治理8千平方米,清理土石方4千方,地质遗迹保护碑2块,科普解说牌6块等,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完善,体现了地质遗迹“保护中开发与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

三山岛旧石器和古脊推动物化石遗址,是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唯一一处有关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活动遗址,其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地质遗迹的科普功能、旅游价值未充分发掘和利用。因此对板壁峰、湖蚀岩和狮身人面三处地质遗迹点展开保护,完成场地清理2万平方米,土石方2千方,绿化5千平方米,景区导游图4幅,景点解说碑15多块等,呈现给游客一个富有历史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三山岛。

岩溶地貌遗迹和湖蚀地貌遗迹分别是林屋山景区和石公山景区主要地质遗迹形态,由于这两处景区开发利用时间较早,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走在前列,整体保护相对较好,但是在前期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从地质遗迹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方面着手,存在一定的缺憾。经过整治,基本完成景区内各地质遗迹点的环境整治及科学考察和科普说明系统的建设,完成环境整治面积27千平方米,科普解说牌28块,地质遗迹界碑20多处等,凸显了石公景区与林屋景区旅游观光与消闲度假等方面的优势。

马石山“金钉子”界线剖面为开山采石而出露的遗迹点,该处剖面是全球二叠系—三叠系“金钉子”剖面在太湖流域唯一一处辅助剖面,在地层划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整治,对剖面危岩进行了清理,完成场地清理5千平方米,同时设置指示牌、地质遗迹科普解说碑。

进一步挖掘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 发挥西山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价值

独特的地质遗迹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接触和认识世界最直观的教材资源。苏州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已成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室外协作单位。她无疑给这里锦上添花,与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起成为太湖旅游黄金圈上的一个热点、亮点。进一步挖掘地质遗迹内涵,有利于体现地质遗迹自身价值,更好地发挥西山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价值。西山地质遗迹依托地质公园的建设优势,逐步完善了地质遗迹点的保护工作,为地质遗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环太湖旅游品质的提升,对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各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