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拟开展大陆架科学钻探研究浏览次数:457 发布日期:2011-09-15 分类:学术动态系统总结陆架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演化历史 记者在近日召开的大陆架科学钻探研讨会上获悉,我国拟实施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陆架区进行第四纪和新近纪以来地层全取心钻探,系统总结我国陆架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演化历史及其对全球变化和海陆相互作用的响应模式,大幅度提升我国大陆架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水平。 近年来,陆架浅海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大陆架是全球海陆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全球性地质事件也最为敏感,是进行海陆地质对比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大陆架也是人类重要的资源后备基地,查明其发育历史与演化趋势,对于探查陆架盆地的油气资源和进行海岸带的开发与保护、维系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对于大陆科学钻探以及深海钻探而言,我国陆架区钻探相关研究工作还非常落后。虽然国内外学者在我国陆架浅海地区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浅钻和地球物理调查等,但目前最深的取心孔只揭露了200米以内的陆架地层,且大多数地质钻孔岩心长度均小于100米。中国陆架海区第四纪以及更长时间尺度的标准地层系统目前仍是一片空白,多达数千公里的单道和多道地震资料所揭示的新生代盆地地层和构造尚无法验证,由此对西太平洋边缘海成因的诸多科学争议也悬而未决。 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据悉,项目组将收集、整理我国大陆架海区浅部地层相关的地球物理资料,选取合理位置进行井场调查,并对大尺度保真取样、原位测试和原位探测等技术方法进行攻关。通过大陆架科学钻探的实施,将建立黄海、南海海域第四纪及东海陆架海区晚新生代以来的标准地层层序;开展我国陆架区晚新生代以来地质事件的高精度记录、大陆边缘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古气候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开展我国陆架区晚新生代以来古海岸线精细刻画与古环境研究,追踪亚洲大江大河的演化历史;开展陆架区晚新生代以来物质组成及我国自西而东“从源到汇”的过程研究;开展我国陆架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记录与青藏高原和深海记录的对比研究。 同时,大陆架科学钻探还将预期实现陆架海区科学钻探工艺以及取样技术的突破,推动我们国家钻探取样技术的发展;开展陆架海区科学钻探录井与测井技术研究、陆架海区科学钻探井中观测技术研究,进行陆架海区科学钻探监测网与数据库以及陆架海区科学钻探岩心保存与岩心库建设。 我国近海陆架是西太平洋边缘海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宽阔的陆架之一,总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堆积型大陆架。自晚新生代以来,不断隆升的青藏高原通过河流将物质源源不断地输入陆架浅海,形成了千米以上的巨厚堆积。这些快速堆积的沉积物,不仅是晚新生代以来边缘海历史演化的“记录器”,也是解译青藏高原隆升、记录陆地与深海地质信息的“万卷书”。实施陆架深钻,可望揭示晚新生代以来陆架沉积演化的历史,深入探索地质事件,如海平面变化、古海洋—古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构造运动、长江入海等的沉积记录以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对海陆相互作用的响应模式,求解影响边缘海成因的众多科学谜团。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