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7名监测员全天监测65处地灾隐患点

浏览次数:547  发布日期:2012-05-25  分类:防灾减灾

    “汛期已至,我市65处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207名专职监测员,从5月至10月,每天进行24小时全程监测。”昨日,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做客“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就市民普遍关注的地质灾害监控预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重大隐患点

专职监测员24小时全程监测

“受极端天气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地质环境的长期影响,我市今年的地质灾害防范形势依然很严峻!”市国土局地质环境管理处处长刘晓晨介绍,据最新调查,全市目前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588处,分布于西部的龙门山和东部的龙泉山脉,涉及12个区(市)县,121个乡镇。其中重大隐患点有65处,分布在龙门山区域,包括彭州市龙门山镇的银厂沟、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南岳大桥以上区域、都江堰市玉堂镇赵公山王家沟、崇州市鸡冠山乡龙井江上游的火石沟。“这些区域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极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山洪泥石流灾害,提醒广大市民,在我们发布预警之后,尽量避免少进这些区域。”刘晓晨说。

针对上述隐患问题,市国土局首先对涉及区域的121个乡镇群众进行全面性宣传培训,同时,针对2588处隐患点,落实了全测全防员和专职监测员。“目前,在这个区域内,共有监测人员3000名,其中,针对65处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207名专职监测员,从5月至10月,每天进行24小时全程监测。”刘晓晨表示,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我们将会通过短信平台、网络、广播、电视等方式向社会大众发布预警通知,而监测人员也会采取手摇警报器和敲锣的方式,配合当地政府组织老百姓按照预案上的路线转移。

全面完善重点隐患点避难场所

当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市民如何避险?据悉,今年,市国土局在利用民政部门原有的避难场所基础上,对我市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的12个区(市)县,完善584个地质灾害避难场所的设施配套。

据悉,我市地质灾害主要是集中在5月至9月,重点区域在龙门山地区。“今年避难场所的建设完善将重点针对龙门山区域的55个避难场所。”刘晓晨表示,目前,市国土局已下拨了1400万元用于避难场所的完善。按照平时与受灾相结合的方针,避难场所将适当配备帐篷、防潮垫、被褥、饮用水以及对周边卫生设施的改善。预计该项工作将于5月底完成。

此外,在灾害发生时,为了能让受灾群众及时转移至安全区域,市国土局前期已向重点隐患区域的群众发放了“防灾减灾明白卡”,并设置了避难场所标志牌,告知老百姓灾害发生时应该转移到哪里去。“当预警报告发出后,当地的乡镇政府会组织群众按照既定的路线及时转移到避难场所,而每个避难场所,最小的能容纳30至50人,大的可容纳上百人。”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