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以北)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完成浏览次数:721 发布日期:2013-03-12 分类:勘查2012年9月,《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以北)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通过评审,成果获优秀。江苏地调院摸清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以北环境地质情况,可为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北地区发展建设规划、资源开发、保障人居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以北)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工作项目,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与区划》计划项目。项目旨在查明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以北)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建立第四纪地层结构模型、含水层结构模型和基底构造模型;基本查明江岸、海岸带软土、砂土的分布特征,以及沿江沿海岸线的侵蚀、淤积的岸线变迁特征,评价江岸、海岸的稳定性和沿线港口、码头、滩涂资源状况。为政府实施沿江沿海工农业建设规划、预防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防控管理、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撑。 历时3年多,项目从岩性地层及分布、地质构造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工作区基岩地质特征。应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等地质理论,对工作区第四纪沉积物做了系统的沉积年代、沉积环境研究,建立了第四纪沉积模式,研究了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及海陆变迁、长江古河道迁移演化等,提出了长江古河道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往返迁移,长江的形成、改道、变迁与水系、物质来源、海侵事件等有关。 同时,对工作区含水层水文地质结构与水文地质分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含水层“天窗”现象,以及工作区咸淡水形成演化及淡水咸化问题。论述了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地下水水质特征,并研究了包气带的防污性能。通过水准测量资料历史对比分析,并结合分层标、基岩标、GPS、InSAR的地面沉降测量成果,取得了对工作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历史的系统性认识。详尽论述了地面沉降及速率现状,分析了地面沉降机理,建立地面沉降Verhulst预测模型,提出了地面沉降防治对策。 近30年的研究表明,工作区海岸线弶港辐射沙脊区冲淤基本平衡,是天然的国际大港的建港区,目前正在建设的洋口港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吕四港均具有建设20万吨国际大港的地质环境条件。 以1:25万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为基础,选择软件GMS6.0作为模型建设的软件平台,实现了地质构造模型、第四纪地质模型、水文地质模型等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