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身:从宝山到柿竹园浏览次数:453 发布日期:2013-11-14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在篆书中,郴字由“林”与“邑”合为一体,即“林中之城”。这个单一的字义从古到今没有变过,仿佛专为了湘南的这座城市而生。森林覆盖率达62%的湖南郴州,林木之下还簇生着富饶的矿产资源,跻身全国118个资源城市之列,被称为“全球有色金属之都”。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丰富的地下资源、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开发矿山一度在当地人眼中变得异常迷人,以致忽视了由此衍生的环境问题和人们逐渐被改变的生活。环境和人不可能承受永久的无度与粗放式开发,如何寻找一条走出资源型城市怪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摆在该市面前的迫切问题。 2010年,郴州宝山和柿竹园两座矿山被国土资源部授予了国家矿山公园资格,这也是湖南全省目前仅有的两家国家级矿山公园。今年9月,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预计明年8月开放)。这两家“老资历”矿业公司的华丽转型,对于该市700余家矿山企业而言,显示出某种“转型升级”的意味。 地点:宝山国家矿山公园 下到300多米的地下,在2000多年的采矿系统里穿越。 10月20日,记者抵达桂阳已是傍晚。第二天,这个刚刚举办了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小县城,笼罩在一片突如其来的灰色雾霾里,不久,细雨纷然而至。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游客中心,几位游客戴着安全帽,准备随导游深入到地下300多米的巷道参观。相较于一眼可知的地面世界,少为人知的矿山挖掘开采地下情景吸引了他们。据了解,今年国庆期间,每天大约有四五百人来此旅游参观。 宝山旧名大凑山,原以“烹丁辐凑、商贾云集”而得名,汉初时在桂阳设郡县,最早的矿业亦始自汉代。地下深处,井下开采形成的纵横交错、多层重叠的运输巷道,与镶嵌其中的作业采场、充填采场、放矿斗、天井、斜坡道、钻孔、轨道等构成了完整的现代采矿系统。而古窿区中几只2000多年前采矿使用的竹筐,和工业时代使用的各种机械工具一起,营造出奇妙的穿越之感。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是在最初工矿旅游的基础上建成的。早在2007年,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提出了工矿游的设想,而此前一年的6月,这个选厂产能曾排名亚洲第二的矿山企业刚刚宣告破产。此后,它仅用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就甩掉了臃肿的人事架构和落后的机制,一心一意向前奔跑。 在宝山矿业总经理助理崔志周看来,工矿游的另一个初衷,则是借此重新恢复长期以来因疏于管理以及开采、选矿工艺落后造成巨大破坏的生态环境。在他那间窗外有许多樱花树的办公室里,记者好奇地问道:“那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景呢?”他想了一下,吐出4个字,“满目疮痍”。 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山,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灾难。 桂阳县国土资源局分管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地质环境工作的高级工程师陈国彪形容从2003年到2010年历经7年时间的矿山秩序整治行动为一场“战争”。 “原来宝山周边还有好几个矿,子龙锰矿,城郊的一些铅锌矿、铅锌银矿等等。这边泥土含金量太高了,即使现在,一车泥土都值个千把块钱,叫宝山是有道理的。就因为泥巴含金含铁量相当高,所以那时山上全是炼金池、冶炼厂。山顶还有用土办法烧结铁的。他们把泥巴掺进一些煤,做成一条人字形的垄,把含铁的泥巴堆进去,下面挖空引火,再用鼓风机吹,高温作用下,泥巴中的铁就成了球状,把泥一扒开,铁球就一坨坨地出来了。远处看,山顶浓烟滚滚,挖掘机、卡车没停过。宝山尾矿库周边也全是冶炼厂、选矿厂,没有一棵树。一下大雨,砂石泥土就全往桂阳县城流,冲刷形成的沟壑有一两米宽,跟西北黄土高坡的景象差不多。位置最高的桂阳县电视转播塔塔周都被挖到地基松动了。”陈国彪说起当时触目惊心的景象,仍心有余悸。 此外,矿山还有一个露采30年形成的露天单体采空区,犹如一个巨大的仰天锅,周围24个台阶用于采矿,每个台阶高差10米,运送矿石的卡车几乎昼夜不停。开采出的3000万立方米废石全部倾卸在另一面山坡上,而山下,就是桂阳县城。每逢下雨,县城犹如遭受泥石流侵袭。“当时城里有个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方圆水库的灌溉水渠,5米宽,6米深,全部淤塞。早期还能清理,后来完全没办法,只好填埋,修了一条公路。”那时,陈国彪还在地矿股当股长,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往上报宝山地质灾害情况,希望治理山体滑坡。 现在的矿山,将可以看到3000多株樱花开放。 如今站在那面当年倾倒废石的山坡上俯瞰桂阳城,城市半掩在云雾和满山的松树、杜鹃、胡枝子中,草木葱茏,已经不能想象种种过往景象。但陈国彪记得所有细节,因为“这山上所有的非法矿都是国土资源局炸的”。从关闭两个锰矿开始,再到逐渐关闭各种冶炼厂,县政府花了不少力气。“经常组织联合执法,很多部门浩浩荡荡开上山去,该铲的铲,该挖的挖,搞完了还有死灰复燃的,就继续清理。后来打击范围慢慢缩小,再后来就全部消失了。”陈国彪说,“不是吹牛皮,这三四年,一个非法矿在桂阳都找不到,连非法洗锰的都没有了。曾经有个招商引资过来的砖厂,投资了8000万元,到国土资源局办采矿许可证,但一直办不下来,因为环保过不了关,最后只能关闭,砖厂老板眼泪都要哭干了。” 记者了解到,宝山矿业经济效益好转后,也将精力转到环境治理上来。他们前后投资了1.5亿元,仅那条通往山顶的公路就花了2000万元,每年还上交200万元给当地政府,作为绿化资金。 植被在被破坏的山体上很难成活,宝山安全环境管理部门先后试种了两种植物。“第一次种日本晚樱,失败了,因为它对土质要求太高,后来选了台湾野樱,先用挖掘机挖1米多深,填上客土,再种植,这才成活,这以后就一直沿用这个办法。去年,我们又引进了3000多株樱花,还开得不怎么好,明年你再来看,肯定相当漂亮了。”一说起当年事就感叹“不知道怎么苦过来”的崔志周,此刻终于流露出了成就感。 地点: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 东河治理——“怎能容许一条‘五彩’河出现在国家矿山公园呢?” 从宝山往柿竹园,仅1小时40分钟车程。记者随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指挥部的一辆红色小皮卡驶入矿区。 这个预计投资2.7亿元的矿山公园将在明年8月完工,工事庞大。记者沿途只见各种重型机械在忙碌,两边的绿化树已种上。2008年,宝山申报国家矿山公园项目的第二年,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柿竹园)也开展了同样的申报工作。2012年,在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下,该矿山公园第一个基础建设项目——东河流域治理项目破土动工,项目投资2300万元,修筑河堤3.4千米。 关于东河(又名大浪江),在项目指挥部工作的欧阳旭印象深刻。今年24岁的欧阳旭是不折不扣的矿山子弟,当了两年工程兵后,又转业回到了柿竹园。“小时候,我们经常到东河里游泳,后来不行了,河水有好几种颜色,黑的,白的,一发洪水又变成黄的。”那几年,正是柿竹园周边私人开采最为猖獗的时候。 东河是湘江的二级支流,纵贯柿竹园区域南北,全长33千米,流域面积117平方千米。上世纪九十年代,70多家个体采选冶企业(部分选厂没有配套的尾矿库),把大量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固体废弃物、选矿尾碴堆集在东河流域两岸。有的小选厂甚至直接把选矿废水直排入东河。东河中上游两岸现存历史遗留下来的31座无主尾矿库和大量民采弃置的采矿废石,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一旦上游遭遇强降雨,山洪暴发,两岸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及选矿尾砂就被冲刷而下,堵塞河道,抬高河床。含有砷、镉等剧毒元素的河水,最终将流入湘江…… 2010年,湖南省把东河列入了重点治理范围。 “这条河,我们治了3年。”柿竹园安环部安全工程师王克勤带记者来到东河边。正是枯水季节,河底裸露出岩石,河水呈现出自然的淡绿色。“整顿矿山秩序之后,我们做了大量的治理工作,巩固河堤,疏浚河道,再加上河流自身的净化功能,很快好转。我们后来取了底泥送去化验,达标了。” 据王克勤讲,恢复的艰难程度仍是无法具现的。这3年中,柿竹园累计投入资金高达7000多万元,以东河上游尾砂安全处置工程为重点,先后实施了5次大型河道治理工程和多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通过修建挡渣墙、护坡、截排水沟、防渗处理、地下充填、塌陷坑充填、尾砂坝修筑等工程,加上植树造林绿化工程,从源头减轻了山洪对固体废弃物及选矿尾砂的冲刷携带作用,最大程度上控制了东河水系的重金属污染。 尽管欧阳旭现在还是不敢到东河里去游泳,但这条对于湘江意义重大的河流的确是在慢慢重回清澈。重要的是,“怎么能容许一条‘五彩’河出现在国家矿山公园呢?”欧阳旭反问道。 新型尾矿库设计,如同做一件精工雕琢的艺术品。 喜欢书法的王克勤自认为与矿山缘分匪浅:在桃林铅锌矿出生、长大,十几岁跟随父母来到郴州柿竹园矿山,此后20多年专门对尾矿库进行安全与环境管理。因为担任整个郴州市尾矿库的评审和技术指导,他曾到过很多矿山。 他慢悠悠地说起柿竹园现有的4座尾矿库(1座停用)的治理和设计,如同描述一件件精工琢磨的作品。 1998年修建、2011年闭库、拥有近400万立方米尾砂储量的河西尾矿库,现在已经丝毫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只是一个略高于地面的平整小山,周边全是白杨,中间茁生着各种野草。 按照王克勤的说法,这个平地型的老式尾矿库从投入使用到完成使命,十几年间几乎未给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建库开始,我们就专门在库下面建了一个水泵房和一个蓄水池,24小时对这里进行喷淋。一个喷淋水管喷洒直径是12米,安置了上千个,投入相当大。这个办法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开始是用消防车喷水,但是面积太大。还想到用塑料布、草席盖,可太阳一晒就烂了,而且尾砂当时不断在倾倒,盖了这部分,马上又被新的尾砂掩埋。后来设计的这个办法当时在全国都是领先的,闭库之后取消了喷淋,实行覆土,扬尘问题彻底解决了。”王克勤自豪地说。 尾矿库渗出的水经过净化,回流到蓄水池中,再用水泵抽出,进行喷淋,如此循环利用。现在,复垦完成之后,废弃的水泵房仍立在蓄水池旁,200多米长的水池里养了不少鱼。 而正在使用的苏仙区塘溪乡境内的高湾丘尾矿库,则完全是另一种形式。 通往库区的山路两侧,竖立着漂亮的路灯,仿佛要进入的是一个旅游景区。“这些路灯,当初遭到很多人反对,说就用水泥杆子算了,省钱。我不肯,坚持用不锈钢灯柱,后来老总同意了。我就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的,想把它建成一个既环保又安全的生态旅游区,可以看到青山绿水。”王克勤说。 而当这座总库容为1267万立方米的山谷型尾矿库完全出现在眼前时,记者还是被震撼了。三面都是山,一面筑坝,如同簸箕,混合了大量水分的银白色尾砂,呈浆液状从坝体管道内源源不断排放出来。在山谷雾气中,它看上去更像一座水库。 王克勤介绍说:“坝里面的内坡全部都用上了土工布,防渗透。用的排放管子都是独头放灌的,因为水头太大会冲沟,而且管道可以前后左右调节,这个是有专利的。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尾矿库,这种山谷型尾矿库储量大、面积小、易管理,但它具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怕洪水,尾砂遇水容易形成泥石流,而它又具备一定坡度,所以设计时必须精确计算滩长、坡长比例,做好排水系统。我们在那边做了两个排水系统,万一有一个出了故障,另一个还能正常运行。” 从宝山到柿竹园,一路走来,记者看到的是“全球有色金属之都”这个响当当名字背后,当地人对如何开发利用埋在脚底下的宝藏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在行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相信这两处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会带动当地矿山企业更快地“转型升级”。或许,“全球有色金属之都”这个大名以后还会加上“宜居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等更加美丽响亮的名号,让郴州成为真正的“林中之城”。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