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矿局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派上“大用场”

浏览次数:593  发布日期:2016-11-23  分类:农业地质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省地矿局在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支持下实施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等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发现的富硒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其推广应用已初见成效,并将在多省加快推进富硒农业发展中派上“大用场”,有望进一步“开花结果”。省农业厅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资源潜力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并确定了第一批省级富硒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县(共10个)。   
    省地矿局从2000年开始,先后承担和实施了中央地质资金项目安排开展的厦门—漳州经济区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省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推进的“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及随后推进到山区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项目,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在全省累计发现了约2.3万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地资源,特别是据省地矿局专家称,我省发现的富硒土地富硒浓度适中,大部分富硒区有害元素的有效态含量较低,易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而且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大多数处于富硒区。省地矿局在实施调查过程中,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推动富硒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在当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应用,在帮助诏安县打造了“中国海峡硒都”中“首开先河”,在挂钩帮扶寿宁县扶贫开发中支持建设“硒锌绿谷”,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云霄、三元、大田、明溪等县(市、区)发展富硒农业。
    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列入第一批省级富硒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县就是上述这些富硒农业开发基础较好的寿宁、诏安、云霄、大田、明溪、三元、宁化、连城、新罗、永定等10个县(区)。根据省农业厅出台的意见,将充分利用已有硒元素分布调查成果,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采集的土壤样品,分析了解土壤含硒情况,将含硒量高且无铅汞等重金属伴生的区域划定为富硒农产品开发优势区;根据富硒土壤分布,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当地温光等资源特点,重点打造富硒粮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等7个产业;重点打造寿宁富硒茶叶、宁化富硒大米、诏安富硒青梅、云霄富硒龙眼、连城富硒甘薯、大田富硒茶叶、明溪富硒大米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富硒产品;整合“一村一品”、农业“五新”和“一区两园”等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富硒农产品开发;力争到2020年,全省创建100个规模千亩以上的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覆盖全省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及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相关农业地质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所产生的效益引起省政府及省领导的重视,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关注。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的《福建省“十三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将“深入开展农业地质”列为重要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同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在全面完成125万比例尺全省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基础上,以耕地为重点,部署开展15万及更大比例尺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积极推动调查评价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以集中连片耕地为重点,2016-2020年每年部署开展15万比例尺调查面积1900-2100平方千米,11 万及更大比例尺调查面积250-280平方千米,至2020年力争实现15万比例尺调查全省耕地全覆盖、11万及更大比例尺调查全省耕地覆盖率达10%
    鉴于省地矿局在此前实施的相关地质调查中已发现约2.3万平方千米富硒土地资源,随着从今年起在一些县(市、区)实施的相关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进一步开展,以及农业部门打出的“组合拳”,将”涌现”更多的富硒农产品开发优势区,进一步推动更多的县(市、区)加快开发利用所在地区的富硒土地资源,加入加快发展富硒特色农业的行列。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