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十多年持续净减少浏览次数:439 发布日期:2018-06-15 分类:环境地质“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十多年持续净减少,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 6月14日,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的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表示。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本次纪念大会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脱贫攻坚战”,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宣传治沙与治穷的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凝聚社会共识,共建美丽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出席大会并讲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马中平、陕西省省长刘国中参加会议并讲话。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为大会发来贺信。 据悉,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经过不懈努力,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三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其中,陕西是阻止西北风沙东越南进的重要防线,沙化土地面积主要集中在榆林地区。陕西沙区近20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30多万公顷,初步建立了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漠腹地建起万亩以上片林165块,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据监测,陕西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个世纪末的年均扩展0.02万公顷,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2万公顷。陕西沙区初步形成了沙漠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促治沙的发展体系;90%的养殖户实行“林牧一体化”;通过举办观花、摘果、沙雕等生态文化节活动,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张建龙强调,要清醒看到,荒漠化是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受到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改善沙区生态,消除沙区贫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利用的方针,从保护沙区植被、坚持科学治沙、发展特色沙产业、持续改革创新、加强宣传引导、深化国际合作六个方面强化措施,全面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推动沙区增绿与增收协调发展,治沙与治穷良性互动。 莫妮卡·巴布在贺信中表示,在中国的支持下,一大批绿色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拔地而起,这凝聚了中国可持续土地管理的丰富经验,通过南南合作,中国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发挥了示范和表率作用,为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主席国,希望中国在推动荒漠化公约履约事业上继续发挥引领作用,让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智慧和方案惠及全球。 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共同推进荒漠化防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来自中宣部、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荒漠化、石漠化重点省区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全国治沙英雄代表等100余人参加大会。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