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号完成大洋55航次首次下潜浏览次数:504 发布日期:2019-09-18 分类:综合信息;图片新闻 当地时间9月14日,执行大洋55航次任务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顺利抵达西太平洋作业区。当天下午,“海马”号ROV(深海遥控潜水器)在维嘉海山顶部完成了该航次的首次下潜,采获富钴结壳样品7千克,并进行了海底观测、高清影像采集、声学测厚技术的应用。
本次作业中,“海马”号ROV下潜至近2000米深的维嘉海山区顶部,利用抓取块状样品专用工具“机械手”抓到了4枚富钴结壳样品,总重达7千克。此外,“海马”号通过游走观测,确定了富钴结壳密集区的精确位置信息,为掌握资源分布情况提供了高质量的样品和数据资料。 “海马”号入水瞬间图
值得一提的是,“海马”号搭载的高频声学测厚仪是今年系统升级后的首次亮相。它能够通过声学原理,线性获取海底多金属结壳的厚度数据,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穿透力,解决了以往只能通过浅钻获知结壳厚度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经数据处理分析,测量区域结壳最大厚度达33厘米。 据悉,“海马”号在未来几天还将在工作区进行6次下潜,进一步开展钻机取样、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工作。 获取的富钴结壳样品
据了解,“海洋六号”船于当地时间9月12日驶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口,开始执行大洋55航次任务。该航次主要在嘉偕平顶山群富钴结壳合同区进行三项调查任务:一是深海浅钻,在开展结壳资源常规调查的同时,揭示浅埋藏型结壳分布特征及富钴结壳成矿前期的地质特征;二是海底高清摄像,完成结壳资源在空间上的展布调查;三是采用“海马号”ROV搭载的高清视像、高频声学测量仪和钻机等技术手段,探查合同区块内富钴结壳资源分布及微观特征,并进一步了解重点区块超厚层富钴结壳厚度连续性变化特征,同时兼顾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走航观测任务。 本航次共有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站、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58名科考队员参加。 由于工区航渡时间短,“海洋六号”充分利用靠港时间,进行调查设备和地质绞车的检查和维护,以及地质描述等相关专业的航前培训,确保到达工区后能够第一时间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根据计划,本航次为40天,预计10月下旬完成航次任务。□()D10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