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质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浏览次数:540 发布日期:2005-04-13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王弭力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地质工作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和先行领域,加强地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后代,刻不容缓。充分认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地质工作要提前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十年计划,准备好矿产资源”。多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地质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地质工作取得的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地质基础资料和矿产资源,保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我国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中,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1/3的饮用水都取自矿产资源。而矿产资源都要靠地质工作来寻找。通过建设节约型经济和社会可以减少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所有的基本建设项目,尤其是土建工程都与地质基础有关系,例如水电站的坝基、核电站地基的稳定性、核原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深埋处理、道路交通建设等等都要与地质体打交道。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每年达几百亿元。防治地质灾害和减轻地质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普及防治地质灾害的地质科技知识。温家宝同志曾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深刻地指出:“地质工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当前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工作由国家包揽,出现了许多问题。通过改革,明确了政企分开,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流,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相结合,面向海洋和陆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地质工作原则,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地质工作的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装备和管理没有达到国务院“精兵 现代化”的要求;属地化和进入企业集团的地质队伍的重组和改制进展缓慢。对于这两支队伍缺乏宏观管理,致使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及两支队伍混合运行。国家财政对地质工作的有效投入不足,管理也不规范,主要是国家财政支出的地质勘探费绝大部分用于离退休人员和职工工资,国家财政对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实行专项预算管理,在每年年初和年中地质工作的“黄金进期”经费不到位,到年底集中支付,又要求年底出绩效,严重脱离地质工作的实际。对资金使用缺乏监督,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执行很差,浮躁和虚假之风的增长,使地质工作的质量下滑。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市场环境不完备,由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采矿权招拍挂存在不少毛病。地质科技研究工作薄弱,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没有得到纠正;应用研究削弱,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利用做得不够好,对许多大型和特大型共生矿床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没有组织攻关研究。地质科技人员流失严重,基层和第一线地质专业人员尤为缺乏,地质工作难以为继;地质专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亟待发扬,科学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执业道德亟待净化。地质工作和地质人员参与国家经济宏观战略布局、城市化布局、重大工程决策和农业产业化布局的意识差,服务能力弱。加强地质工作的几点建议进一步深化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理顺各种关系。应明确国土资源部统一管理国家地质工作,按政事分开的原则交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具体运作。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从对地质工作的项目管理,转变到对地质工作立法,制定规划、政策和规则,监督等宏观管理上来。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主导作用。公益性地质工作队伍应在原单位精简的前提下统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组、改造和管理,工作由其统一部署,把这支国家“野战军”做实、做强,并按此体制改进国家对地质工作资金的管理。当前以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代替地质工作的全程技术质量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实施,是外行管理内行,工作质量下滑、效益下降是必然的。应按照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在立项、拨款、施工检查和成果验收等方面,恢复原先地勘部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质量管理,持之以恒,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水平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加强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主体地位,培育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市场机制。对基础较好的地勘单位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使其成为独立的矿产勘查公司和地质工程勘察公司;逐渐促成勘查公司和勘察公司与矿业公司和非矿业公司的组合或相互参股;鼓励一部分开优质地勘公司进入国际地勘市场,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募集勘查资金。为此,应启动注册地质师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适应“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应尽快修改《矿产资源法》和相关法规。政府在政策法规的制定方面应实施宏观管理,在中介服务和技术服方面,应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的作用。调整地质工作的结构和布局,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重点开展综合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区、重要成矿区带和矿产资源密集区的大比例尺基础地质综合调查和研究工作;在深部地质探测方面要赶上国际水平;加强涉及世界地学发展前沿领域重大问题的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加强海洋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加强西部战略矿产勘查、中东部急需矿产资源勘查和西部盐湖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和开发,探索铁、铝、铜等贫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使矿产综合利用纳入循环经济运行机制。扩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从资源保障为主向资源、环境保障并重的多目标、多功能转变。地质工作要主动为水利、交通、电力等大型工程服务,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具体工作建议,为城市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布局和农业生产服务,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和“科学旅游”服务,为国防军事服务。加强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国家层面上深化地质科研单位改革,调整基础地质研究机构。鼓励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的有机结合,鼓励地质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坚持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性,以开放实验室先进的科学思想、一流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资金吸引一流人才和研究课题,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地质装备要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目标,中国地调局系统应达到装备齐全的要求。装备配置和使用要做到有序,对大型仪器设备必须做到专管共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本文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弭力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材料,本刊略有改动)(5-3285-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