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生物群化石特异埋藏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浏览次数:618  发布日期:2022-11-09  分类:地质遗迹和化石
    罗平生物群化石层位的海洋初级生产力波动、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与化石埋藏的关系研究取得新成果。近日,这一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

    该研究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马志鑫高工、胡世学研究员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吴怀春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刘喜停副教授,利用云南省罗平县响洞坡剖面多种地球化学指标分析,结合沉积学、埋藏学证据获得。

    研究表明,化石的特异埋藏层位具有相对高的初级生产力和缺氧的底层水特征,初级生产力主要来源为真核藻类和原核微生物。

    通过综合相邻区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古海洋初级生产力繁盛促进罗平生物群化石特异埋藏的机制:在中三叠世巨型季风气候作用下,上升流把广海营养物质传送至扬子碳酸盐台地内部,同时期火山活动也带来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导致表层海水富营养化,促进表层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繁盛。随后,大量有机质埋藏和成岩过程中消耗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溶解氧,导致底层水缺氧,抑制了化石的分解作用和生物扰动作用,有利于罗平生物群化石的特异埋藏。该过程同时促进了微生物席的发育,这对化石具有一定的密封保护作用,最终造就了罗平生物群化石的特异埋藏。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资助。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