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文化村建设助力浙江白雁坑村生态旅游发展浏览次数:596 发布日期:2022-09-30 分类:地质遗迹和化石 依托“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查明的地质遗迹资源,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于2014年下达了“嵊州市通源乡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开启了白雁坑地质文化村建设序幕。自2017年以来,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组织,联合全国各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开展了21个地质文化村的示范建设。通过精细化的地质遗迹调查,对村庄水文地质、农业地质以及自然环境条件、人文资源等进行了综合调查和深入挖掘,依托其极高的地质文化资源禀赋,设计编制了系统的地学科普设施。白雁坑地质文化村于2018年由中国地调局联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共同授牌,成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目前,白雁坑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的地质文化村建设规划、发展运营、监督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将持续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质智慧。
一是丰富村庄资源,提升文化内涵。查明了以崩塌遗迹、剥夷面及高山湿地、火山岩地貌景观为特色的地质遗迹54处,查清香榧、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立地环境,设置科普解说牌35套、科普长廊3套,制作了巨石榧林研学之旅、遇见“巨石榧林”等宣传推介折页,摄制了《地质古村云上人家》宣传视频,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文化产品,并通过村庄微信公众号,向大众推广地质文化科普、村庄农特产品、旅游资讯等。 二是促进村庄基建,美化村容村貌。以地质文化村建设为契机,地方政府多部门合力共建白雁坑,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有效助推了村庄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进程,实现了进村道路的拓宽提升,新建停车场2个共计8000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11000平方米,补植绿化5000平方米,农房改造7000平方米,建成开放式科普展示区和景观公园,铺设科普小路(游步道)7662米。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 三是带动乡村旅游,夯实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白雁坑已建成集地质遗迹保护、特色农产品产销、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于一体的新型美丽乡村。村庄民宿从建设前的2家发展到20余家,床位从8张增加到250余张,2019年以来年均游客量近8万人次,旅游业年均收人2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6万元,相比地质文化村建设前增加近两倍。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原本经济结构单一的白雁坑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 四是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实现了科普教育和村庄建设、休闲旅游等相结合,村庄的高效发展能促使村民自觉地学习知识、保护环境,村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促进生态保护和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的乡村发展之路。近年来,白雁坑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3A景区村、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