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中央建议:挖掘绿氢能源属性 全力推动科研攻关 宫莉 2023-03-08 09:24

浏览次数:619  发布日期:2023-03-08  分类:综合信息
   绿氢被称为最纯正的绿色新能源,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挖掘发挥绿氢的能源属性,推进绿氢利用和发展有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两会上,农工党中央建议,加强支持绿氢发展的政策供给,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大力推进绿氢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强化氢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发展绿氢产业条件良好、前景广阔,但绿氢发展相比美欧等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晚,在政策制度、技术支撑、产业壮大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政策制度尚不能满足氢能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要求。当前,氢能整体管理与监管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导致绿氢相关环节的规划审批、建设运营、安全监管等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产业发展缺乏有效引导。绿氢的制、储、输、用等环节的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规格不统一,价值衡量不清晰。缺乏绿氢制取电力价格、产业配套建设金融等政策支持,规模化发展受阻。

  二是科技创新总体实力不足以深入推动绿氢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已掌握的绿氢技术对绿氢终端使用降本增效有限,难以形成比较优势。制取端技术效率较低,成本高,固体氧化物电解等新技术使用寿命、成果转化尚未取得突破。储氢端瓶颈众多,高压气态、低温液态技术配套不足,储氢密度低。用氢端以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为代表的技术还处于“追赶者”位置,材料对外依赖较大。绿氢技术总体上存在重应用、轻研发,重短期效果、轻长期投入的理念。

  三是场景应用重重制约阻碍绿氢产业构建统一大市场。我国绿氢产业化进程总体呈现热情高、限制大、应用窄的态势。电解水制氢电价成本过高,可再生能源稳定性不足。加氢站建设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叠加氢气按危化品管理因素,导致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数量偏少、分布偏远,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反向制约加氢站建设运营。纯输氢管道里程较短,尚未利用天然气管网进行氢气输送,尚未推行天然气掺氢为家庭生活低碳供能,应用场景拓展受限。

  为此,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

  第一,加强支持绿氢发展的政策供给,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统筹推进绿氢发展制度设计,借鉴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立绿氢发展“1+N”政策支撑体系,培育绿氢在能源、工业、电力、交通等领域的发展模式。厘清绿氢从规划建设到生产消费各环节管理职责,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形成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绿氢产业标准体系,做好产业上下游模块衔接。建立覆盖绿氢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维护数据库,确保绿氢安全稳定发展。

  第二,大力推进绿氢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强化氢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是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设立绿氢国家科研专项计划,在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布局绿氢项目,推动绿氢基础研究。二是加快推进科研主体、市场主体协同攻关,围绕绿氢制、储、输、用等环节,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引导各类主体对“卡脖子”技术开展集中攻关。三是深入落实《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激励各主体在绿氢空白领域、商业化程度较低领域探索试验,加快推动性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技术装备投向市场应用。

  第三,开展绿氢产业链试点示范与推广,全面推进绿氢应用场景多元化。一是支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多种能源互补的地区开展绿氢生产,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并就近开展氢储存、氢化工等项目示范,制定绿电制氢价格优惠政策,充分运用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降低制氢成本。二是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边界,加强协作,支持加氢站建设,探索建设“油气氢电”能源综合站。借鉴纯电动汽车发展模式,建立阶段性价格补贴机制,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三是加快大容量、长距离输氢管道规划建设,开展天然气管网输氢经济性研究,降低运输成本,推进天然气掺氢供能供暖试验,进一步拓展用氢场景。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