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中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 宫莉 2023-07-28 09;06

浏览次数:615  发布日期:2023-07-28  分类:综合信息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 毛晓长

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切实扛起推动中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地质智慧和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作为全国六大区域地质调查中心之一,我们担负着中南地区地质调查的具体业务工作。这些工作都是根据党和国家重大需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来安排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上来,把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要求贯彻落实到位。

把握职责定位,夯实以“三性”为主体的业务体系

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是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定位。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定位,按照局党组关于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三步走”“三级跳”战略安排,统筹当前和长远目标,守正创新、科学谋划,夯实传统优势的“根”,强化调查能力的“干”,拓展应用服务的“叶”,加快实现业务体系重塑。

夯实传统优势的“根”,要求我们把做强地层古生物、花岗岩成矿、同位素地质3个传统学科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流特色业务品牌。

强化调查能力的“干”,要求我们加大中南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和资源环境国情调查力度,深化对地球的认知水平和探测观测监测能力。一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中南地区区调改革,推动区域地质调查从以人工地表调查为主向多技术、多方法综合调查转变。二是持续推进中南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长江流域水资源和生态地质等国情调查,进一步摸清中南地区能源、资源家底。

拓展应用服务的“叶”,要求我们聚焦支撑服务中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向政府、社会、公众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资料和产品服务。一是认真开展长江中游重要河湖湿地水循环与水平衡研究,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探索建立“天上看、空中探、地上查、网上管”的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为自然资源督察执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开展重要经济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和特大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深化三峡库区和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提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四是持续深化与湖北省远安县定点帮扶关系,推动远安县地质资源发掘保护利用,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聚焦国家需求,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指出,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党的二十大也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重要部署。中南地区矿产资源禀赋优越,拥有武当-桐柏-大别、南岭等重要成矿区带,钨锡、铅锌、锑、磷等矿产探明储量位居全国前列,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巨大,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主战场。

作为地质找矿“国家队”,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把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按照“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的原则,以形成大型资源基地为主线,统筹推进部署、集中力量攻关,巩固和新增一批能源资源基地,争取鄂西页岩气、鄂西北铌钽稀土、桂西南锰铝、湖南雪峰山金矿等区域快速突破。

我们要强化力量统筹,认真落实“全国一盘棋、大兵团作战”要求,树立“大区主战”思维,着力构建央-地-企协调联动新机制。既要辐射带动中南各省的地质找矿工作,也要积极引领带动企业跟进。既要立足当前、精准发力,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取得重要突破,又要着眼长远、周密谋划,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成果梯次产出。同时,按照跳出大区看大区的思路,推动三省六方“桐柏-大别”找矿战略合作协议实质运行,推动跨省、跨大区找矿统一部署实施。

我们要强化科技引领,聚焦南方复杂构造区构造变形精细刻画和页岩气成藏、保存,武当地区地层-岩浆-成矿事件格架和铌钽-稀土富集成矿、强化分离机制,多层系页岩气立体勘探、隐伏矿体快速定位等开展联合攻关,着力破解制约找矿关键问题,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在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地质科技创新“火车头”。

强化统筹协作,全力打造五大创新高地。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整合优势力量,强化跨专业跨部门协作攻关,全力打造华南陆块聚散过程与生物资源环境效应、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查技术、河湖湿地生态水文地质过程、库区与城镇地质安全评价监测预警、中非地质对比研究与智慧服务等5大创新高地,力争实现“部局平台-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生态链良性运行。

强化沟通对接,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要高质量建设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通过组织实施地学科研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转移与分享,合作培养地学科技人才等方式,努力将其建成中国与非洲国家能矿部门、科研机构及在非企业地学合作、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将探索深化精准服务中资企业模式,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我们将持续办好“华南地质名家论坛”“长江湿地地学论坛”等学术活动,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强化梯队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我们将通过实施干部人才队伍“3+2”工程,不断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构。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事业为上,大胆起用优秀年轻干部,逐步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着力培育中心五大创新高地复合型领军人才,带动形成国际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三是继续实施“潜龙计划”青年人才选育计划,遴选“潜龙计划”青年人才,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四是持续开展专业领域首席专家选聘工作,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传承地质事业薪火。五是遵循“按需引进、重点引进”的原则,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中心事业发展助力。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科技创新条件保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现代化的条件保障。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筹备建设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加快野外作业装备列装,加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新型高精度高分辨率装备建设。我们将打造中南地球科学大数据中心,着力构建覆盖地球科学多源异构数据“采、存、算、管、用”全流程的应用服务平台。我们将积极争取地调项目和非地调项目经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培育和申报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推动单位可持续发展。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部局党组工作要求,笃定信心、奋勇先行,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奋力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