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质调查的“牡丹江答卷” 宫莉 2023-08-04 09;26

浏览次数:637  发布日期:2023-08-07  分类:城市地质
   ——中国地调局牡丹江中心打造旅游经济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样板侧记

3年前,中国地质调查局选取了14个典型城市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牡丹江中心”)积极响应,负责开展黑龙江省唯一获批城市——牡丹江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先后投入1900万元,打造了示范旅游经济城市地质调查的“牡丹江模式”。近日,这份“牡丹江答卷”已经移交到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唯一的“丹霞地貌”景观

描绘“山水神韵” 讲好牡丹江地质文化故事

为了查明牡丹江市旅游地质资源,该中心运用“天(卫星遥感)、空(无人机航测)、地(实地勘查)、井(钻探工程)”一体化调查方式,在牡丹江市共计发现40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世界级4处、国家级2处、省级34处,并将它们编制收录在《牡丹江市地质遗迹图集》之中,打造了旅游经济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样板。

“在宁安市海浪镇的红砂丹霞地貌和二洼村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剖面,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牡丹江中心杨洪祥说起丹霞地貌的发现过程,如今仍非常感慨,“丹霞地貌在南方常见,在北方很少能看到。它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像是晚霞一样。而且它处于牡丹江急弯处,常年被水流侵蚀形成的弧形,高近80米,长约300米,是一个天然的回音壁,我们发现它之后去过很多次,仍然感觉很震撼。”二洼村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剖面景观,如今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的网红打卡地,不少居民特意去现场观看、打卡。“以前只知道这里有座山,山体像是被刀砍断了一样,原来这还是一个地质遗迹,名字叫玄武岩柱状节理剖面。”村民在抖音上发布观察视频,自己了解地质知识后还不忘科普一下。

如何讲好旅游地质故事?该中心利用三维实景拍摄、3D动画制作等技术,将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的高山平湖、地下林海、熔岩台地、海东盛国的美丽故事,融入火山喷发、风化侵蚀等专业知识,制作成“镜泊湖”科普视频,在新华网、腾讯网等网站上播放后点击量过万。“牡丹江中心运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在镜泊湖风景区进行调查,这些资料将来用于镜泊湖地质博物馆建设,将为风景区注入地质文化底蕴。”镜泊湖管委会主任张廷毅说。

“为将具有观赏、科研、教育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相结合,在牡丹江市独特的‘山、水、林、田、湖、俗、边、雪’旅游文化中增添地质风韵和色彩,我们中心整合构成了莲花湖遗迹区、中心城市遗迹区、东部边陲遗迹区、镜泊湖遗迹区四大旅游经济圈。”牡丹江中心副总工程师佟智强说。

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质产状测量

注重“问诊开方” 服务安全宜居城市建设

在牡丹江中心,记者看到了一本厚厚的《牡丹江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手册》,翻开手册,里面有调查地点卫星影像、地理坐标、野外排查照片和调查评价,还有群测群防联络表,如果出现险情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四级负责人。以三道关镇八达村为例,每一张照片上都标注了危害位置、调查点位,并提出了整改建议。“牡丹江市依江而建,由典型的低山丘陵、河谷平原两大地貌构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牡丹江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9处,规模以小型为主,整体处于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我们中心编制这本手册,希望它能成为牡丹江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用说明书。”佟智强说。

2021年,牡丹江中心在走访中发现,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河镇南岔村处于山体崩塌群中,为此根据无人机拍摄成像等方式制作了南岔村崩塌群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并和该村联系安装了GNSS位移检测设备和声波报警器。“有了这个设备,一旦山体发生位移,我们村干部的手机上就会收到预警短信,我们就赶紧派专员上山查看,时刻绷紧这根弦。”南岔村林书记说,如果发生重大险情,报警器会自动报警,这为村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0年4月30日,东安区景福街东小一条路发生地面塌陷,牡丹江中心立即派人现场协助牡丹江市住建局处置险情,“我们利用地球物理勘探仪器进行调查,相当于是给地下‘拍CT’,经过连夜调查发现地下管网排水泄漏,冲刷地下细砂形成空洞从而导致了塌陷。我们编制了《景福街地面塌陷应急勘查报告》呈报给市住建局,帮助他们进行后续工作。”牡丹江中心王建伟介绍说。

黑土地土壤样品采集

秉承“协调永续”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为了牡丹江的好山、好水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该中心编制了《牡丹江市地质资源与环境图集》,展示和介绍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特征和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地质方案,并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灾害等方面,对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了多因子叠加分析评价,识别了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相冲突的现状问题风险,为牡丹江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农业方面,为突出土地经济价值、稳住牡丹江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牡丹江中心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响水大米”的核心产区外围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圈定了2.14万亩的富锌土地,通过样本化验证实了锌元素可以有效被农作物吸收,为打造富锌产品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响水大米”增添优质标签作出贡献。

目前,该中心建立了主城区109平方千米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主城区地下空间的立体化、透明化展示。模型中能看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属性信息,同时可以实现任意切割、炸裂显示、隧道漫游等功能,为将来地下空间开发服务。通过在市区补充建设13处地下水检测站点、3处地质灾害检测站点,编制《牡丹江市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方案》,可以准确掌握牡丹江市地质环境时空分布规律、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未来,我们将在服务生态修复综合调查工程、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黑土地保护、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下功夫,为牡丹江市科学发展书写地质服务新篇章。”佟智强说。

 
附件下载:
手机号: 验证码: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