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不懈奋斗

浏览次数:463  发布日期:2023-09-13  分类:综合信息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明确指出了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环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和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上来,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历史方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责任,发挥主责主业整体优势,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发挥主责主业优势,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水环所作为全国唯一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的科研机构,在与水相关的矿产资源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积累了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为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坚持围绕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这一中心任务、全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总体大局,充分发挥水环所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环境地质学科、技术装备、人才队伍等多方面优势,积极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致力重大科技攻坚和基础理论研究,解决一批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重点围绕以水为媒介成生的矿产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先行在全国地热田特别是在典型的藏滇地热带水锂资源、柴达木西部阿拉尔盆地深层地下卤水钾锂硼资源、隐蔽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微生物新技术研发,在重要矿集区开展水文地质精细调查与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查明矿产资源分布特征与赋存规律,圈定适合利用的资源勘查靶区,同时提出资源基地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环境、生态安全保障建议,全力助推找矿突破目标实现。

  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要解决的重大地质科技问题,瞄准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和水工环地质科技前沿,开展科技创新、协同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努力实现成矿理论与技术方法新突破,提升找矿能力和找矿效率。

  我们将坚持问题、需求、目标、结果导向,持续攻关富锂地热水、盐湖卤水等矿产资源成矿理论体系,构建矿产资源富集机制,探索矿产资源地质微生物勘查技术方法,增强隐蔽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查力度和精度,切实增强油气资源储量,奋力在热矿泉、卤水、地下水微生物等优势方向上找好矿、选好矿。加强找矿战略突破急需的同位素等实验测试技术、物理模拟与大数据技术等研发,发挥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作用,加快强制型水热能聚换热机理机制研究,加快升级水工环地质在线化调查系统。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加强包括研究生、博士生在内的年轻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健全完善创新能力强、能解决重大能源资源问题的人才队伍体系,引领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预期目标。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矿产资源绿色勘查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中明确指出,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质工作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在地下水热能勘查开发取热不取水、强制聚热等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基因定量微生物油气勘探、同位素等测试分析等已有技术基础上,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创新一批绿色、适用、高效的勘查开发技术,先行在雄安、献县、天镇、青海共和等基地进行示范,提高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和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坚定不移肩负起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地质文化是地质人历史积淀的智慧结晶,是地质人的精神高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凝心聚力,需要进一步发挥地质文化的感召引领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意义,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李四光精神”“三光荣”传统,矢志不渝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充分发挥老一辈科学家的经验和智慧,加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业务咨询和技术指导,协助解决找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坚决扛起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使命担当,在传承与弘扬优良传统中不断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在献身地质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水环所全体干部职工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扎实推进“三步走”“三级跳”战略安排和水工环地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全力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作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 )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