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质文化与乡村文化同频共振 宫莉 2023-11-24 09:44

浏览次数:317  发布日期:2023-11-27  分类:地质遗迹和化石
——江苏省深化“矿地融合”推动太华成功申报地质文化镇侧记
  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支撑申报的“太华富硒康养地质文化镇”近日入选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批地质文化村(镇),这是太华镇继获得“天然富硒土地”认证后,又一官方授予的富硒金字招牌,同时也是江苏深化矿地融合工作,推动地质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实践成果。

富硒田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宜兴市太华镇因硒而养,倚硒而兴,其富硒地块的开发利用主要得益于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部署、江苏省地调院承担的矿地融合试点项目“宜兴市太华镇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通过深入开展矿地融合创新实践,扎实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系列工作,重点围绕优质特色土地资源高质量开发,聚焦地方富硒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在探索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了富硒这一“金名片”,为把握高效农业的发展动向,促进地质调查成果推动产业发展,太华镇与江苏省地调院迅速共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该基地以太华镇茂花村为驻点,江苏省地调院派出技术人员常年驻守指导,开发了富硒稻米、富硒茶叶、富硒金丝皇菊、富硒灵芝孢子粉等产品,并带领太华龙头茶企乾红、九香积极投入富硒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太华镇“矿地融合”以富硒产业发展为核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产”主要发展天然富硒生态大米、富硒菜籽油、富硒蔬菜等三大类特色优势产业,在富硒农业聚集区和富硒经济作物区建设15个示范园区。“二产”在富硒产业发展核心区布局富硒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综合利用三个方向发展。“三产”围绕富硒康养区和生态硒谷旅游区发展富硒康养旅游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围绕富硒产业,太华镇已经形成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产业链条,并以此打造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富硒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挖掘地质资源禀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太华镇地质资源丰富,历史积淀厚重,人文底蕴浓郁。为充分挖掘地质资源禀赋,着力讲好“地球故事”,地质工作者注重科学阐释乡村聚落选址、农业发展、民俗风情等与区域地质演化的关系,找到“地质文化+乡村文化”的切入点,形成地质文化与乡村文化相结合的科普文化产品。

太华镇“矿地融合”依托独特的地质资源禀赋,加强富硒文化推广,以“矿地融合”理念和富硒康养新概念,建成江苏省首个富硒文化中心,打造了“中国富硒有江苏,江苏富硒看太华”名片。太华富硒文化中心以“富硒之路上的加油站”为定位,以“硒望之路 希氧太华”为展馆主体,集富硒科普展示、科研论证、便民服务于一体,成为太华硒文化旅游路线上的靓丽一环。

太华富硒康养地质文化镇以“天然富硒土壤资源”这一最为亮眼的地质文化资源为重点,以传统的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环境为基础,将按照“一心、三片、五射”的总体布局进行规划建设:以太华富硒康养地质文化镇旅游服务中心为中心,围绕北部绿色富硒区、东部红色文化区、南部茶竹栗区三大片区,打造5条主题文旅路线,分别是地质研学之旅、生态康养之旅、红色追忆之旅、滨水观景之旅和地藏朝圣之旅,打造集地质科普、生态康养、研学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居等功能为一体的“地质+生态康养”类地质文化镇。

盘活富硒土地资源,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太华镇“矿地融合”因地制宜实施国土生态恢复性整治,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腾退低效产业用地,优化农村土地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宜兴市太华镇天然富硒地块成为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地块之一,共认定绿色富硒土地66837.34亩,无公害富硒土地15535.52亩,太华也因此被誉为江苏硒源,挖掘出了新的土地资源升值空间,吸引了大量投资项目落户太华镇,推动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激活政府与市场两个主体。

2023年4月,健康地质暨富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太华镇举办,邀请业内权威专家为太华富硒产业发展诊断把脉、建言献策。同时,江苏省自然资源矿地融合示范基地、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基地揭牌成立,将继续以矿地融合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助力太华镇空间布局优化、建设用地整治及富硒产业发展。

“宜兴市太华镇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矿地融合试点项目推动太华镇从富硒小镇到地质文化小镇,走出了一条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特色之路。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和江苏省地调院在太华镇开展“矿地融合”探索实践中,注重理念创新、覆盖广泛、服务多元,形成了“矿地融合”支撑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有力发挥了自然资源对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下一步,江苏省将继续探索“矿地融合”助推地质科技进步赋能乡村发展,促使“矿地融合”工作进一步释放服务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创新、更加全面、更具效益的综合性、复合化服务。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