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双控”防控地质灾害 宫莉 2024-03-13 09:11

浏览次数:367  发布日期:2024-03-13  分类:综合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谈在建工地矿山防灾减灾

念兹在兹。深耕行业30余年,地质灾害防治仍然是全国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始终放心不下的“国之大者”。

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在建工地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呼吁有关部门共同补齐在建工地防灾减灾短板,共同提升安全效能。

受特殊的地形地貌(青藏高原隆升)以及强震、强降雨频发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频发且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强告诉记者,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地表和地下两种情况,地表主要是边坡的问题,地下则主要集中在坑道巷道中。他指出,地下相关问题现在已经可以逐渐通过机械化、少人化、智能化施工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而地上的问题则还需加强早期识别、监测预警与主动防范。”

许强介绍,近年来,我国已逐渐构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使每年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为降低,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

然而,许强也注意到,近年来在建工地却发生了多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事故。通过调研,许强梳理了工程建设单位在地质灾害防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施工单位缺乏对地质灾害的基本认识,很少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和培训演练;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施工工地相关人员安全防范缺乏监管和反馈机制;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地缺乏专业的灾害调查评价和应急队伍,施工人员缺乏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工程选址时缺乏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基于以上问题,许强建议,提高在建工地的自然灾害风险精细化调查评价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在建工地及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精细化调查排查,提前主动识别和发现灾害隐患,并通过“点面双控”等措施防控地质灾害。

同时,健全工地的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体系,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和隐患点,布设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构建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及时获取气象、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监测预警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解决灾害风险预警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动态评估还需要完善。随着施工的进行,场地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成灾条件也会动态变化。许强表示,应及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威胁、工程施工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动态评估、定期复查和更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时效性。

编制防灾预案,开展应急演练。许强建议,完善工程建设工地营地防灾减灾针对性措施,制定详细的防灾预案,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奖惩制度和联动管理体系,鼓励全民参与风险防控,并根据需要组织防灾救灾演练。加强物资保障和人员培训,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以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积极主动防范和应急响应。

许强还指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也同样重要,“很多时候,事故的造成都是缺乏相关的认知和意识。”他建议,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体系,提升工区普通大众对地质灾害的基本认知和了解,增强防灾减灾救灾的安全意识。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