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水平衡研究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 颜桉 2024-03-21 19:25

浏览次数:688  发布日期:2024-03-21  分类:综合信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三江平原区域地下水位统测、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为保障三江平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开展了区域地下水位统测、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等工作,系统分析了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研判了区域水平衡状况及局部失衡原因,评估了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风险,提出“水-粮”协调发展下的水资源合理调配建议。
项目组开展区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查明区域含水层结构特征、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优化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查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流场现状及时空演变规律;开展区域水平衡研究,科学认识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分析研判区域水平衡状况,提出水资源合理调配建议,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农业用水为主,25年来水资源总体保持平衡。三江平原现有水田面积约4187万亩,较1997年增长了近6倍,农业灌溉用水占区域总用水量的90%以上。研究表明,区域总用水量约占水资源总量的58.3%,水资源总体保持平衡状态。
  供水结构不均衡,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地下水是导致三江平原局部水平衡失衡的主要原因。建三江实施“以稻治涝、以稻富民”战略以来,水田面积由1997年的220万亩增至2021年的1049万亩,农业灌溉机电井数量由6940眼增至35490眼,平均每300亩水田就有1眼机井。截至2020年底,地表水灌溉面积仅为109万亩,近940万亩水田灌溉仍依靠地下水,占全区  水田总面积的90%。水稻灌溉定额按300立方米/亩核算,地下水开采量达28.2亿立方米,超过该区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近期年均超采5亿立方米。因此,农业生产用水的快速增加以及供水结构的不均衡是导致建三江水平衡失衡的主要原因。
  基于“水-粮”协调发展,项目组提出了地下水埋深合理区间和水资源合理调配建议。项目组考虑建三江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调蓄能力,该区地下水埋深合理区间为10~25米。根据模型推算,为了维持建三江地区水稻种植规模,可利用青龙山灌区二期工程地表水置换地下水14亿立方米,同时控制地下水年开采量16.6亿立方米以内,预测至2030年可基本填补历史亏损量,可基本实现超采区地下水恢复。具体措施为,采用井渠结合、春采夏补的水田灌溉方式,即泡田期以地下水灌溉为主,生长期以雨养和地表水灌溉为主,统筹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同时保障地下水涵养和粮食增产。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