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6月24日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地质遗迹保护情况浏览次数:668 发布日期:2004-06-24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姜建军介绍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世界地质公园大会 本网讯 6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及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姜建军向中外媒体介绍了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姜建军说,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将于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在全球推进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建设后的首次大会,是地质公园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地质科学界的一件盛事。姜建军说,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地质遗迹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1989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地质遗产工作组开始地质遗产登录工作。在此之前的1987年,中国已经开始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建设,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开展各种层次的地质遗迹登录工作,现已有380余处被命名国家和省市级地质遗迹保护区。1999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威海召开会议,通过未来十年的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同时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并于次年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委员会。2001年至今,中国正式批准建立了85个国家地质公园。关于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的有关情况,姜建军介绍,“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的宗旨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的是:(1)交流各国地质遗产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经验,推动世界地质公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地质遗产;(2)促进地质遗产为科学普及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3)促进人—地和谐,从而使人们更加珍爱人类生活的地球。“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在全球推进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建设后的首次大会,是地质公园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世界地质科学界的一件盛事。本次大会在中国召开,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为中国的地质遗迹走向世界创造良好的机会。为了成功举办本届大会,国土资源部和有关部门、有关地方省人民政府及行业协会专门成立了大会组委会,积极开展筹备工作。截止到目前,大会组委会已收到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国内、外代表参加本次大会的正式回执。本次大会会址选定在北京新世纪大酒店。会议将于6月27日上午开幕,开幕当天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宣布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大会期间,还将举行学术报告会、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展览、地学知识竞赛颁奖、世界地质公园授牌、首都大学生地学知识演讲比赛、地质公园游览推介、颁发纪念大会首日封、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挂牌仪式等活动。预计将有数千人参加上述活动。本届会议将产生两项重要成果,一是制定、通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章程;二是发表保护地质遗迹《北京宣言》,并举行签名活动。 6月30日至7月8日,将举办大会的科学考察活动。考察期间,有四条考察路线,并将举行中国的8家世界地质公园的揭碑开园活动,预计将有数万人参加各地的活动。还有三天大会就要开幕了,经过半年紧张有序的筹备,目前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配合,努力把这次大会开的圆满成功。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有记者问:我想问一下姜建军司长,我们在二月份的时候听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全世界20多家世界地质公园,请问这些世界地质公园主要是分布在哪些国家?它们与中国被批准的八家世界地质公园相比有什么特点?姜建军:今年的2月13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审批了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的名单,一共是25家。其中中国有八家,分别是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河南省的嵩山和云台山、安徽省的黄山、江西省的庐山、湖南省的张家界、云南省的石林和广东省的丹霞山。其他17家主要分布有:德国的3家、英国的3家、法国的2家、希腊2家、西班牙2家和爱尔兰的1家。 关于中国和世界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地质公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每个地方推出来的地质公园都代表了各自的特色。比如中国的8家世界地质公园,一个特点是它的地质特色是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的八家世界地质公园当中,有地层构造类型的被誉为五代同堂,在地学上就是跨度了36亿年岩石地层的公园,如中国的嵩山地质公园;第二种类型是风雨类型的,比如我国的砂岩类型——张家界;还有花岗岩类型的,如中国的黄山。不仅如此,中国推出的地质公园还强调了地质学与文化及物种经济的相结合,比如我国的庐山,这个地方既有浓厚的地质特点,比如冰川等,还有浓厚的文化。还有一些物种发育,比如庐山的云雾茶,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又如中国的嵩山,在地层构造上是全世界的代表,同时这里又有中国独特的文化——茶文化,两者结合在一起。国际上也有特点,比如爱尔兰这一家地质公园,就是以海势地貌为主。还有希腊的是以石化的木头为特点,实际上专业名字叫硅化木,这和中国目前推出的8家地质公园是相互有差别的,但是我们国家也有这个类型。有记者问:请姜建军司长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来谈一谈中国地质公园将来的建设;地质公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保护,旅游是为了一种开发,请谈一谈地质公园的建设在保护和开发上如何权衡? 姜建军:地质公园的建设与旅游事业密切相关,是为旅游的一种服务。在目前我们国家命名的85家地质公园当中,一部分是在已有建设的基础上命名的,根据它的地质特色、遗迹特色;一部分是过去没有形成公园,而是我们根据地质特色建立的。这两种类型建立的地质公园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目的:一、要促进科普工作,也就是地质学知识的普及。二、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要促进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在已有公园的基础上再命名为地质公园,我们重点放在对公园的导游、公园的解释牌、公园的景点的进一步扩大开发,这样就把地质公园和旅游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点一是过去按传统的观念,我们在视觉美学上不认为是美的东西,但是从自然科学知识上富含美的特点被我们揭示出来,像云南的冒天山,这个地方从视觉美学来看它是一个黄土高原,在古生物学上它是一个重要反应生物大爆炸、生物演变的重要地方。在这个视觉美学并不美的黄土高原蕴含着千姿百态的植物,我们将通过科学通俗化的东西把它揭示出来,就成为更加美的东西,就成为了一个新的旅游、观赏科普的纪念地。从这样来考虑,我们就会对其他公园里面过去不美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了景区或者公园里面新的景点,跟旅游密切结合,挖掘资源。 我还想举一个例子,就是云南的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在园中有一个非常孤独的石头,那就是阿诗玛。阿诗玛是大家都了解的动人故事,石头也形态神似确实像阿诗玛。我们建立了世界地质公园,既讲动人的故事,同时还要告诉这个石头在地质科学知识里的解释,那就是两个作用。它受到了自然资源的风化作用,在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之中形成这样一个巧合,让人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样提高原有公园的旅游品位。前面谈到的两个结合点会让游人感到品位高,那就一来、二来、再来。我想通过这个方式,人们对地质遗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会使老百姓自发有一种意识——我要保护它,这就处理好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记者问:中国政府对将来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都有哪些规划?姜建军:中国政府历来注重对46亿年地球历史自然作用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国从1999年开始由国土资源部在山东威海召开过地质地貌景观保护会议,在这一届会议上,提出了一个中国的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在这个规划里面体现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方面,要严格地进行保护的原则,对有一些孤立、不适于作为开发利用、周围游人很少的地方,作为建立地质公园方式不好的,我们要严格地建成保护区。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一种人文的、新的保护方式。目前,这两个类型的保护区和地质公园加在一起,已经建立了86个。在规划当中我们考虑今后要建立300多个这样不同类型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来保护大自然赋予中国人民的宝贵资源。另外,我们在规划当中根据地质遗迹的特点和在中国境内的分区特点,分为9个区,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措施来进行保护。我举一个例子,对于古生物化石,像脊椎类的,我们就在一定程度上要进行抢救,进行适当的应急的挖掘,否则它在大自然当中会被风化掉。有记者问: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以6%的陆地面积拿下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将近三分之一的名额,中国是凭什么拿到这么多的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作为现在拥有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对于想申办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有哪些建议和意见?第二个问题,我们国家公布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的时候,浙江长兴获得了国际地质界的“金钉子”,作为中生代和古生代,而且现在也是最大的地球物种变种的一种界限点,长兴这样一个地方有没有成为国家地质公园或者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可能?姜建军:地质公园是国际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地质学家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在九十年代以来共同探讨的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一件新生事物。在探索这种保护方式、开发方式的过程当中,我们中国在地质公园的建设方面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些认可主要体现在我们申报的8家国家地质公园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我们注重了科普;二、我们确实有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眼光;三、我们的管理都是比较严谨的;然后我们真正地形成了一个公园的概念。我们建设地质公园的成就得到联合国官员们的认可,也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我们8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确实推出了它的地质特色,也得到国际地质学界的认可,因此这8家地质公园都被他们承认并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关于提到我国的公园,或者世界其他公园相互有借鉴的问题,我刚才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到过。每一个公园如何把地质与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地质与当地的物种经济结合起来,把地质与当地的科学、提高人民的素质结合起来,这是相互都要借鉴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北京延庆的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这个地区的硅化木,农民通过地质公园的渠道,在附近办起了“农家乐”,这个地方不能搞大型宾馆,但是有人必须吃住,农民就搞起了“农家乐”,他们每年可以拿到一万元。农民觉得我现在富了,是因为国家有了地质公园,是因为有了硅化木,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财富。农民认为如果谁要破坏这样的硅化木,他们就不答应!这个就是为地方老百姓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政府更好地宣传,也有效地保护了地质公园。关于长兴“金钉子”这一问题,因为它不属于环境范畴,而是很重要的世界地质界在地层年代上的一个对比的标准语言。从地质意义上来说,它应该成为国家的,乃至世界的。但是地质公园不仅仅停留在地质上,它还需要公园的概念。目前,我们应该从地质上把它建立起保护区,先保护好,等待我们去完善一个科普的概念,而且要有可以接待游人的设施,逐步向公园的概念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地质公园或世界的地质公园。有记者问:一个问题,是从全国地质公园的建设及以后维护资源的来源,中国有8家公园入选世界级的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不是有资金支持?第二个问题,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还有哪些不足?姜建军:关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有专门的经费来支持全国各地的地质遗迹保护。对于地质公园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个市场行为,我们不对地质公园的建设去进行投入,地质公园的建设主要是各地地方政府和公园自身去投入。政府在投入地质遗迹保护中,有的经费落脚点是在地质公园内部的地质遗迹。联合国教科文对于地质公园只给予命名、认可,并没有任何的投入。有记者问:第一,目前国际上对于地质遗迹保护的现状怎样?第二,我们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进展,包括法规建设、资金投入等等。姜建军:国际上对于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是高度重视的,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像英国专门对境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登录。在管理上、保护上,一个是以政府保护和登录的名义;还有一部分是民间、协会来进行保护,包括像法国、美国都是这样的做法,它是两个方面、两个层次上的管理,这个是国际上的一些做法,在共同探讨一种良性循环的保护方式,像英国这次也有三家世界地质公园。关于我们国家的地质遗迹保护的进展,实际上是保护的问题,作为政府来考虑,一个是立法,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我们在1987年和1995年,专门以法规文件的方式发布了一些办法来保护。 在2000年,我们对地质遗迹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古生物化石,关于这方面的保护也专门颁布了法律。一方面,我们是要立法,依法行政、依法保护。第二方面,我们要定一个规划,使我们的保护工作有序的进行。第三方面,无论是在规划里面,还是在各项工作中,我们要加大资金投入,这种资金投入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的,除了政府,还有社会。同时我们还要探讨良性循环的路子,不能只依托政府的投入,任何一项事情要保护好都需要社会的支持。其实在投入方面,我们建设地质公园,建好了就代表一种很好的投入,每一个地质公园的管理部门,他们自发拿出钱对每一个地质遗迹点进行解释、向游人开放,有人问津就是一种回报。在新闻发布会上,来自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香港文汇报、旅游中国周刊的记者分别就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