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谈地灾防治中的政府责任

浏览次数:557  发布日期:2004-08-25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为了避开泥石流,村民把 5个孩子转移到村旁的山坡上,没想到在泥石流的冲刷下,山坡滑到了沟底,5个孩子就这样消失了。这是最近发生在云南德宏泥石流灾害现场的一幕。这个刻骨铭心的教训促使我们反思,在突发性地灾面前,如何全面落实政府责任。    我国历经多年探索建立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以及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已经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面对德宏5个少年的猝然离去,我们还是难以释放心中的压抑。当地有关负责人说,被5个少年的家长当作“救命稻草”的山坡,今年已经被当地政府作为地灾隐患点,纳入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因交通、通讯不便,还没有安排专人监测;气象部门对暴雨发出了预报,也因交通、通讯问题,没有转运到山村。诸多因素,最终酿成了这起不该发生的惨剧。这样的惨剧还会不会发生?恐怕没人能作出回答。这让我们想起古人的一句话:授人以鱼莫若牧人以渔。借用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就是要教会老百姓识灾避灾,关键时刻知道怎样保命。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时空不均。灾害多发区大都地质条件复杂,交通、通讯落后,气候多变。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我们还不可能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治理,甚至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业监测都不现实。基于这样的情况,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首先要让群众知道,了解灾害防治知识,就是多了一份生命保障,从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主动防灾意识。其次,要告诉群众哪里容易发生灾害,为什么不能在特定地点建房,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灾害,灾害发生前会有什么迹象,灾害发生时如何逃生。不少事例证明,一些地方的灾害都是群众发现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而避开的。生活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哪怕发现现灾害发生的蛛丝马迹,也能拯救不少生命;而如果稍不留心,哪怕漏过了一点点不同寻常的动静,几条也许几十上百条生命就可能永远消失。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政府的责任与群众的命运息息相关。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面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会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效避开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无疑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基层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言)(8031-GTZ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