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区百姓的福音浏览次数:444 发布日期:2005-01-26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记贵州用地下水补地表水示范工程何毓敏12月15日,当清澈甘甜的水从管道喷涌而出时,祖祖辈辈饱受“滴水贵如油”之苦的贵州省普定县陈旗堡村村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地质工作者为他们打出了一口昼夜涌水量达800吨的优质供水井,不仅解决了全村2008人和16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也为1200多亩耕地提供了灌溉水源。贵州省严重缺水的石漠化地区地下水开发和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工程又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果。贵州省是西南岩溶石山的中心区域,岩溶区面积达12.96万平方公里,均为裸露型岩溶区,地表干旱缺水,特殊的岩溶地质条件制约着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1999年以来,贵州省地质调查院一直致力于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以石漠化为主的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和研究,基本查清了贵州省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以石漠化为主的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从地学的角度提出了生态环境整治建议,并于2003年开始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系统进行地下水调查与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工作。位于巨木地下河出口下游区域的平塘县塘边和克度两个布依族乡镇,由于地处岩溶石山区,地表水源匮乏,长期以来人畜饮水困难,大部分农田的灌溉用水严重不足,同时,毁林开荒导致石漠化发生,生态环境出现恶性循环。水资源的严重缺乏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2003年,巨木地下河流域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工作启动。贵州省地调院在查清巨木地下河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条件、示范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供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整冶方案,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分两步开展示范工程。在巨木地下河出口地带建成的拦蓄、提、引梯级综合开发工程,已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塘边镇约5000居民人畜饮水,以及部分耕地灌溉。今年 10月动工的第二梯级示范工程,在巨木地下河出口下游约1.2公里处筑一新坝,利用溶蚀沟谷建成了具有一定库容的水库,使之与巨木河出口已建成的水利工程相互配合,形成巨木河的梯级开发。该工程有望年底全面竣工。峰丛洼地山区严重缺水,当地村民饮水主要靠小水窖蓄积大气降水和地表坡面流,补给水源不稳定,水量没有保证,水质较差,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困难。2003年,贵州省地调院选择罗甸县董架乡金家沱、大关村清草湾和卡力山三处表层带岩溶泉进行开发示范,开发利用地下水,寻找补给水源,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干旱,大关村清草湾一户农民的耕地在2003年几乎颗粒无收,当年生活步入绝境。贵州省地调院对其耕地旁的表层带岩溶泉实施开发后,使其土地有了灌溉水源,今年获得了丰收。目前,峰丛洼地山区示范工程已进入尾声。普定县马关镇陈旗堡村位于黔中高原,三叠系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岩溶极为发育,地貌成峰丛槽谷,地表无河流和水体,干旱十分严重,石漠化面积分布较广。该村一年里有半年缺水,特别是干旱时节,每家要抽出一个壮劳力到处找水挑水,为挑一担水要花费三四个小时。今年,贵州省地调院开展了普定三岔河流域的地下水调查和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工作,通过地面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物理勘探,在该地区找到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源,并于10月施工探采结合并,经过两个月的野外作业,打出了日产可达800吨的优质供水井,解决了全村2008人、160头大牲畜饮用水,并为1237亩耕地灌溉提供了水源,每年可望增加农业收入30多万元,为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和石漠化整治提供了样板。 (12212—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