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背后的人祸

浏览次数:556  发布日期:2005-01-31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底发生了9级地震,并造成了强大的海啸,席卷印度洋沿岸各国,到12月30日,官方统计的死亡数字已经超过了12万人。虽然科学家已经明确表示这起灾难与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或全球气候变暖毫无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它纯粹是一个自然灾难。地震的发生是人类所不能控制的,但这场海啸造成如此巨大的毁灭性损害,人类活动却不能完全摆脱干系。海啸尚有余波,震荡的同时,国家灾难预测、监控和应对体系以及灾难发生后的国际救援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清晰。由于地震引发的海啸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到达陆地,因而,在地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里,海啸是完全可以预测的。但印度洋周边国家恰恰缺少这种预警机制。一场震源距海底只有10公里的9级地震将会引发巨大的海啸,这对于各国政府甚至普通人而言都是应当明白的道理。事实上,只需要向内地移动1公里左右或者爬到距海平面20~30米的地方,就可以幸免于难。海啸引发的巨浪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海岸要经过一个半小时,如果采取妥当的预防措施,大部分死者都可能得到挽救。海啸预警机制并不是特别复杂,也不需要很高的科技手段。但这种预警机制一直没有在印度洋建立起来,这是因为印度洋沿岸国家大多比较穷困,人们不愿把钱花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发生过的海啸上,而海啸带来的巨大损失,和随之而来的需要花大量时间和金钱重新修建的家园,并没有被考虑到。此外,政府机构的低效运作也导致了损失的加剧。据报道,在得知海啸之后,出于影响旅游业盈利的考虑,泰国政府竟没有及时向民众发出警告,错失了宝贵的自救时间,行政效率的低下再次平白增加了死者的数量。在预警机制和行政效率双重缺失下,灾难无可避免,而灾难带来的损失,是数字无法表达的。现在能做的,只有尽可能的弥补。国际救援成为受难国家人民盼望的天使。事实上,要在这次受灾国家都建立海啸预警系统,仅需花费数百万美元。但是,对于预防灾害的意识薄弱和侥幸心理,却让这些国家丧失了这个使损失最小化的机会。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5—1084—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