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地不再哭泣浏览次数:438 发布日期:2005-02-03 分类:综合 ——中国地质博物馆“印度洋地震海啸展”侧记徐 峙 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的发生,使人们对于这一自然灾害前所未有地关注起来。地震海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难?在灾难面前人们应该怎样做?为了使大众了解这些问题,中国地质博物馆在海啸发生后不到10天的时间内,便筹划出了“印度洋地震海啸展”。1月11日,展览正式向公众开放。 在展厅的入口处,一个用鲜红的玫瑰花装点成“心”形的爱心募捐箱显得非常醒目。几乎每一位参观者都毫不犹豫地掏出钱来,献上自己的一点爱心。一位年仅7岁的小朋友,一看到募捐箱,就向带他来看展览的爷爷奶奶要求献爱心。两位老人微笑着把钱给他,他高兴地跑到几乎比他的个头还高的募捐箱前面,踮起脚尖,把钱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 进入展厅,是整整齐齐的54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印度洋发淫威”、“谁惹怒了印度洋”、“印度洋海啸警示”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印度洋地震海啸的成因机制、造成的危害,以及地震海啸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博物馆还为观众准备了地震海啸的专题片,在放映厅循环播出。 在展览大厅里,我们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神情肃穆地阅读着每一块展板的内容,并不时摇头叹息。在谈到参观展览的感受时,他激动地说:“这次海啸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从来没见过哪次灾难像这次这么惨的,死了那么多人……”说到这里,他的喉头哽咽,眼圈全红了,抽泣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参观展览的人们被老人的情绪所感染,在无言中悼念这场大劫难中的遇难者。 过了很久,老人才平静下来。他对记者说,这次展览使他看到了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详细资料,使他对于地震、海啸的认识更加直观,更加全面。他建议,这样的展览应该向更广大的人群开放,尤其要让北京的中小学生都来观看这次展览,让他们对人类所遭受的灾难有理性的认识,更要让他们知道有那么多人正在受难,要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关爱别人。 在展览大厅的留言簿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充溢着人间真情的留言,既有抒发观看展览的感受,也有寄托对灾区人民的祝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连字都还不太会写的小朋友的留言。月坛小学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希望海啸灾区的人民早日恢复平静生活,但他不会写海啸的“啸”字,于是就用拼音拼上。一位来自巴西的小朋友,用不熟练的汉字留言:“保护环境,热爱生命。让大海不再发怒,大地不再哭泣。”尽管他们的留言充满了稚气,但从那些留言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人间真情,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心灵之间流淌着、交汇着…… 在展览大厅一幅幅具有强大震撼力的图片前面,在翔实而全面的讲解知识前面,人们长久驻足,仔细观看。有许多人还专门带来纸笔,抄录有用的地震海啸知识。北京右安门小学的一位小朋友,在姥爷姥姥的陪同下专程来看展览,看起地震海啸的知识来,专心致志,并不时地拿出纸笔来,将展板上介绍的知识认认真真地抄下来。在看不明白的地方,他不时地向姥爷姥姥询问,还拉住旁边的参观者问个不停。而年迈的姥姥,也不时地拿出纸笔来抄写展板上的文字。那种专心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个求知欲强烈的学生。 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自从展览向公众开放以来,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四五岁的小朋友,每天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大多都是为了看这次地震海啸展专程而来的。许多参观者高度评价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组织的这次大型科普展览,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高水平的科普展览。 据了解,印度洋地震海啸发生后,中国地质博物馆反应十分迅速,馆长程利伟亲自抽调精锐骨干,筹划组织了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展”,以极高的效率,为公众献上了最翔实、最系统、最直观的展览。在博物馆的精心筹划下,这次展览在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在瑟瑟冬日里,中国地质博物馆“印度洋地震海啸展”大厅里却真知流淌,爱心涌动,人们在这里不仅了解了地震海啸的科普知识;也体会到了世纪大劫难之后绵绵不绝的人间真情。 (5-1203-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