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众欣赏和享受地球科学成就

浏览次数:463  发布日期:2005-11-30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张  晶前不久看到中国青年报题为《院士黄昆去世大众茫然,中国科学家为何远离公众》的报道,感受很多。文中说,黄昆走了,科学界扼腕,但同时闻讯的许多普通公众相当茫然:黄昆是谁?在科学界赫赫有名,在公众面前却是陌生人。这就是我国的现实,公众享受着科学家带来的科技成果,却不知道科学家是谁。对科学前沿的关注,对科学家的热情,体现了一个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国内外许多事例说明,科学家和科学知识为公众熟知,是通过文学或文艺等文化传播方式实现的。徐迟的报告文化《地质之光》,让人们了解了李四光是谁,地质工作是做什么的;美国电影《后天》,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温室效应将带来怎样的恶果……因此,地球科学与艺术联姻,是地球科学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在其科研中发现,20世纪的基础科学研究,微观和宏观的冲突已然非常尖锐,靠一个不能解决另一个,必须把它们联系起来才能有所突破。李政道认为,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人们对“科学与艺术”间的认知。著名画家吴冠中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必然趋势,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地球科学中蕴涵着极为富饶的艺术创作资源,滋养出丰富多彩的地球科学文化,以艺术的表达方式传播地球科学知识与科学的结合,本质上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这种结合,拓展了艺术,同样开拓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空间。地球科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提高公众对地球科学的理解以及地球科学对于社会发展影响的理解程度。让地球科学走近民众、走向社会、让社会公众了解地质科学家在干什么?他们做的事情与社会与公众有什么关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与民众的需求,更是地质工作生存发展之本。普及和传播地质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的地学素质已成为时代性的课题。专门的研究团体或机构应与社会各界广泛融合,深入挖掘地球科学文化的生长点,创造出多种形式的、公众喜闻乐见的地球科学文化的作品,像《后天》和《龙卷风》那样,让地球科学知识震撼人心;像《年青的一代》和《地质之光》那样,让地质工作深入人心。(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5-11053-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