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译青藏高原的变迁浏览次数:516 发布日期:2005-02-22 分类:学术动态 赵 凡 受惠于卫星遥感这样的科学手段,我们得以从天空很高的地方看青藏高原,由此而促成了我们看到的一个重要的科研成果.30年前后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的对比。 这个题为《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的项目开始于2003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的地质大调查项目。项目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吉林大学、中国地科院地质力学所、青海地质调查院、河北地质调查院等多家单位参与,有60多名科学家介入研究。 项目利用近30年来的以陆地卫星ETM/TM和MSS为主的两期遥感数据,对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开展了现代冰川、雪线、湖泊、河流、地质灾害、荒漠化、新构造等的遥感综合解译和生态地质环境演变趋势研究,建立了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信息系统。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而这些成果,恰好反映了 30年前后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的变迁。——现代冰川雪线遥感调查利用上世纪70年代末至 80年代的陆地卫星MSS遥感数据、1:10万地形图和1999~ 2003年的陆地卫星ETM遥感数据,结合前人的冰川资料等,首次全面完成了整个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雪线分布和现代无表碛冰川变化的遥感调查,获得了青藏高原现代无表碛冰川变化面积。初步分析,30年来,冰川雪线变化表现出如下规律:青藏高原冰川总体上呈明显的减少趋势。30年来,冰川面积减少了4420.78平方公里。青藏高原冰川消减程度依山系、位置不同而不同;绝大部分冰川的冰舌处于退缩状态,退缩都较为明显;同一山系,面积大的冰川消减率小,面积小的冰川消减率大,以至全部消融;不同山系雪线高度不同,且雪线退缩与前进同冰川补给量呈正相关关系,即冰川补给量大,雪线高度降低,反之雪线高度上升。——土地荒漠化遥感调查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遥感调查监测表明,土地荒漠化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土地荒漠化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砂砾质荒漠化土地呈大幅度的增长,但盐渍荒漠化土地面积也在减少。青藏高原荒漠化变化的总趋势是土地沙漠化面积在增大,土地盐碱化面积在减少,这种状况表明:随着青藏高原气温的升高、气候的干燥;地下水位的下降,荒漠化程度正在逐渐增强,其中盐碱化土地向沙漠化土地转化正是这种变化的表征;青藏高原中、重度荒漠化程度的土地面积增长幅度很大,与此同时轻度荒漠化土地却在以较大的幅度减少。砂砾质荒漠化土地比30年前净增面积38743.07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沙漠化土地增长3倍以上。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现状严重,山间洼地草地30年间减少了14072.48平方公里。——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初步统计青藏高原大型一超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共 2118处,其中:崩塌点192处,滑坡380处,泥石流1546处。大致以拉萨一西宁一线为界,北西部分以泥石流发育为主,这些泥石流主要与冰雪融化有关,与降雨量无直接联系;而东南部分崩塌、滑坡、泥石流共存,与降雨量关系密切,一般分布在年均降雨量400毫米的地区,发生时段主要为春夏之交的降雨集中季节。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地形复杂、坡度大、切割深的高山峡谷地段。地质构造,特别是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岩土体破碎地区、冻融作用导致的、物理风化强烈地区以及地震活动集中分布区等则是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段。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全区划分了3个危险区、7个不稳定区、6个较稳定区和4个稳定区。——河流、湖泊演变遥感调查初步查明了青藏高原现今湖泊的分布及其数量,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水库及典型冰川湖群、热融湖塘群 825个(群)。其中湖泊783个、水库17座、典型冰川湖群21个、典型热融湖塘群4个。湖泊的沉积特征自北向南表现出由内陆湖转向为冰川湖;湖泊变迁以羌塘地区最为显著,其中,冈底斯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北麓地带的湖泊呈扩张趋势;羌塘愎地湖泊呈萎缩趋势,有的濒临消亡。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代表的河流以青藏高原东部乃东一那曲一酒泉一线为界,前者自东西向转变为近南北向,后者自东西向转为北东向。 ——青藏高原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遥感调查编制完成了1:150万青藏高原第四系与新构造运动遥感解译图,根据新构造运动特征共划分了 13个新构造运动区。对青藏高原13个新构造运动区内32个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第四纪地层单位以及新构造断裂及其类型分别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共获得15组近300个基本代表了青藏高原第四系以及新构造断裂遥感特征的信息单元,为深入调查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地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青藏高原内新构造断裂中的区域性断裂进行了新的厘定,仅把那些延伸具有一定规模但对第四系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断裂纳入区域性断裂的范畴。此外,通过遥感调查发现,一般所认为的板块边界岩石圈断裂并非完全控制青藏高原在新生代晚期的岩石圈表层变形,而且它们多已发生了受高原最新动力学状态约束下的新生性运动。最为明显的是横贯青藏高原东西的东昆仑南缘断裂,它对高原南北、东西的新构造运动形式的控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建立了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的南北分带、东西分块、边部挤压收缩、腹部伸展跨塌动力学遥感模型。——建立了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了工作区范围内空间数据的检索功能、两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功能、图形到属性和属性到图形的双向查询与系统监测功能。昆仑山崇测冰川的前进影像对比 崇测冰川为中国最大的宽尾冰川,在1977年~2001年24年时间内,冰川出现了明显的前进,冰舌末端不断横向扩展,冰舌面积增加了2.58平方公里,冰川前进了572.48米。消融量最大的冈底斯山系冰川图像青藏高原新构造遥感模式图 (5-1114-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