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严重缺水区找水获重大突破

浏览次数:647  发布日期:2005-07-14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106个县(市)打成地下水示范深井340眼、浅井6万余眼●缺水区300万人用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记者赵凡、范宏喜报道,历时6年,一个在西部严重缺水地区进行的找水示范工程胜利完工。从这个项目中直接得到实惠的是中国西部106个严重缺水县的300万群众。6月23日,在国土资源部主持的成果鉴定会上,该工程得到与会院士、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从1999年到200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我国西部人畜严重缺水的地区地表水短缺、地质条件复杂、找水难度大这一历史难题,组织水文地质工程技术方法研究所和西部相关省(区)地质调查院等单位的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实施了以解决人畜饮水为主要目标的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示范工程以西北干旱区、西南红层区严重缺水的村镇为重点,以现代高科技为支撑,充分运用高精度遥感、地球物理探测、钻探、成井及取水等新技术、新工艺,采取地质调查与科研密切结合的模式,先后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山西等省(区)群众生活饮用水严重缺乏的数百个村镇,打成地下水开采示范深井340眼,在西南红层地区打成示范小口径浅井6.18万眼。这些示范工程日可提供地下水量70万立方米,直接为300万缺水群众提供了清洁、安全的地下饮用水源。所建立的示范工程,技术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2004年回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取水工程自运行以来水质、水量、水位稳定。通过对大量工程实例的科学研究,该项目在西北地区河西走廊、塔里木等内陆干旱盆地,青海西宁、甘肃会宁、宁南山区等碎屑岩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周边等地的严重缺水村镇,总结出了可供人畜饮用的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规律、形成演化机理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在西南红层区探索出的小口径浅井分散开采浅层地下水的供水模式,为红层地区人畜饮水这一历史难题的解决找到了科学途径。同时,系统地总结出了适用于不同缺水地区,以高分辩遥感为先导、多种地球物理组合探测、钻探与抽水验证、水化学及同位素测试等一套高效找水模式与技术方法体系。这些科研成果,将为继续推进西部严重缺水村镇、地方病高发区人畜饮用水难题的解决,以及复杂水文地质区地下水勘查与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该项目依据工程实施所积累的近百万组最新水文地质基础数据和前人已有工作成果,根据不同缺水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特点,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编制了西部11个省(区)人畜饮用水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利用区划。区划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1400万缺水人口的基本生活饮用水问题可望通过地下水开发得到解决。                                       (5-6285-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