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找水推出集中供水新模式

浏览次数:490  发布日期:2005-07-19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记者罗会江报道,重新认识宜井区,突破一户一井找水模式,采用微型集中供水,即多户一井的模式,将为那些生活在曾被列为不宜打井区的农户带来福音。这得益于四川省地矿局在红层找水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新的找水理念和供水模式。四川红层丘陵地区三期找水打井工作将由盆地中部向盆周山区推进,这些地区的缺水形势最为严峻,特别是那些家住台状丘陵和台状低山区的分散农户,缺水使他们本已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但由于这些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一户一井找水模式已不能发挥效用。为此,四川省地矿局积极行动部署,组织力量攻关。这个局的水文地质专家们不墨守成规,突破自己创立的一户一井找水模式,在找水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供水思路和模式:——红层台状丘陵和台状低山区也是宜井区。专家们在对当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布置了一定数量的示范井进行探索,取得了成功,从而使过去被划为非宜井区的地方成为宜井区。专家们指出,这些平台实际上是由砂泥岩差异性风化剥蚀形成阶梯状砂岩平台,风化后的砂岩为含水层,之下的泥岩底板为相对隔水层,从而使每个平台都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这就是台状丘陵低山能够解决分散农户供水的原因。——微型集中供水模式破解取水难题。专家们在调查中发现,越接近盆周低山区,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越大;尽管地层中裂隙水量比较丰富,但地下水埋藏深度较大,井深一般要达到30~50米。这一情况催生了微型集中供水模式,即在农户相对集中的地方,打一口井多家农户共同使用。微型集中供水模式,将原来政府对一户一井的补助费集中起来,能够满足多户一井的打井费用,农户不会增加额外经济负担。有关人士指出,微型集中供水拓宽了红层找水区域,而且所拓宽的区域正是最贫困和最缺水的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的人畜饮用水难题,更能体现这项民心工程的价值。目前,四川省地矿局已挤出科研费用,以期在更广泛地区试验推广。据悉,目前四川省共有71个县(市、区)开展了红层丘陵区打水打井工作,共计完成打井138396口,占红层找水总体规划井数的14%,解决了49万人的饮水困难,占计划解决缺水人数的1/8。                  (5-7064-GTZ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