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浏览次数:541 发布日期:2005-07-27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赵 凡我国有3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地方病,相当部分的地方病根源于水的矿物含量对人体不安全。6月,传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用5年的时间,开展一个利国利民的大项目,对全国14个地方病高发区30万平方公里进行地下水勘查,同时建立40个示范区。贫困,其实是复杂因素构成的。牙齿仿佛天生就是黄斑状,手和腿的骨骼畸形地变大,砷中毒、碘缺乏等知病在一个地区普遍存在……在我国的西部和中西部的贫困乡村,很多地方病是当地贫穷的主要根源。而地方病,根据地质学家的调查,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当地饮用水中含有对人体有害或超标的矿物质。当我国开始特别注意缩小贫富差距、东部与西部发展节奏差距的时候,关于地方病高发区的饮水问题,很快受到了人们的格外关注。地方病引起国家重视地方病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科学规划、落实措施、统筹考虑城乡饮水,统筹考虑水量水质,重点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让人民群众渴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在我国的卫生工作奋斗目标中,有这样一条,到2010年,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应完全消除地方病的中重病区及大部分轻病区;在欠发达的地区,应完全消除地方病的重病区及大部分中病区。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提出的总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95%以上的县(市)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的发病水平要显著降低。勘查是基础,改水是关键地质学有在研究中发现,地方病与地质及环境的关系,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关系密切。比如,氟、砷中毒分布与氟、砷含量较高的地下水分布基本一致,病情轻重也随地下水氟、砷含量低而变化。高氟、高砷水是地氟、地砷病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致病原因。水与地方病的关系,决定了人们把饮水安全当成了地方病区治理的重要途径。改水的方法主要有打井、物理化学处理、地表水引水、雨(雪)集水以及移民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在地方病的高发区,能不能找到可以安全饮用水;如果当地不能,在哪里、用什么方式找到安全的饮用水并引到当地。于是,对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进行系统地质勘查和规划工作,全面查清其形成的地质背景与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就成为保障地方病区饮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通过系统的水文地质调查,才能摸清地下水的情况,有效圈定具有开发前景的水源,正确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了防病改水规划。此外,我国地方病区地质环境类型复杂多样,地下水赋水条件千变万化,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勘查和打井方法,盲目全面铺开。地方病区地下水安全供水及改水,需要不同类型的示范。在以往的地方病区改水工作中,实际上是存在一些盲点的:第一,部分地区做过一些地质调查和改水工作,但多是局部的、非持续的;在防病改水工作中,由于缺乏全国范围内系统的地方病与地质环境关系调查工作,存在有盲目性。第二,改水井施工前缺乏应有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缺乏对于区域水文地南条件及地球化学环境,特别是对病区低氟、低砷水源分布规律的全面了解。第三,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部分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与自然环境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存在盲目防疫现象;为地方病高发区打井成井技术和质量不佳;低氟含水层污染处理方法匮乏;理化降氟除砷管理难。第四,缺乏长期有效的连续水质监测与病情观测工作。我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吗?解决地方病高发区的安全用水,需要精湛的找水队伍和有效的技术方法。我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人士称,早在20世纪70~80年代,中国水工环调查队伍及科学研究院所就完成了包括地方病高发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省区1:20万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此后,相继开展了一些重要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和区域研究工作,在探索区域地下水赋存规律、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开展了地方病与地质环境关系的调查与研究探索,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大量实践,积累了地方病防病改水所需要的大量基础地质资料,为开展以地下水勘查为重点的防治地方病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具备了开展地下水调查的技术方法和经验。在国土资源大调查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等项目中,又进一步基本查清了部分地方病区的区域地质条件、一些地方病与地质环境、地下水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地质大调查在行动一项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门针对全国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的调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5年6月,《全国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完成了论证,中国地质大调查计划明年起到2010年,将用5年的时间,对14个地方病高发省区的30万平方公里进行系统的水文地质调查,同时,建立40个示范区,直接解决100万人的饮水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的有关人士称,《全国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勘查,查明高发病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评价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潜力,圈定适于人畜饮用地下水水源分布区及埋藏条件,建立供水安全和改水示范工程,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为保障病区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推进地方病综合防治,改善病区人民饮水与健康状况,促进病区人民脱贫致富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法上,将在分析以往资料及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高分辨遥感解译,遴选具有找水前景的调查靶区,经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圈定地下水富集和便于建立供水工程的地段,借助地球物理探测等手段,初步确定目的含水层状况,多学科技术专家会商后,确定最佳宜井位置,经过钻探与抽水试验以及室内水化学及同位素测试等系列工作,验证水量和水质条件。建立供水安全示范工程,编制病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指导当地政府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项目的工作范围主要在西北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五省区,华北的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华东的河南、山东、安徽三省,共计14个地方病高发省区,调查区38处,调查区面积合计30万平方公里。示范工程要做什么?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全国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项目具体分三方面的内容。——地方病水文地质调查。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资料,开展地方病水文地质调查,圈定有开发意义的地下水水源地远景区,提出地方病区地下水开发工程可行性论证方案。其主要内容:既要有一般的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又要有一地方病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尤其是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方面的调查工作;地方病病情调查包括病种,发病史、发病率,发病与年龄、性别、季节和环境的关系等,圈定出病区和非病区,编制病区与非病区分布图。——安全供水和水质改良工程示范。在地方病高发区开展地下水安全供水和水质改良工程综合防治示范。根据示范区地下水富水特点,对具备开采条件的地下水前景区实施钻探打井工程;建立不同类型地方病区地下水安全供水示范样板站,同时开展地下水地方病病情监测工作。在地方病高发区调查基础上选择典型地区开展示范,拟建示范区40个、示范工程200处,分为两类:在具备地下水开采条件地方病区,经过地下水资源评价,在水量水质有保障的前提下,打井供应适于人畜饮用的低氟、低砷地下水,建立供水安全示范站150处;在不具备地下水开采条件或地表引水、集水条件的地方病区,采用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建立降氟除砷水处理示范站50处。地下水供水安全和防病改水综合防治工程示范的内容包括:根据当地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在进一步详细调查和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制定地下水供水安全工程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研究不同地质环境对供水安全钻井工程的影响和解决措施。在不具备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方病区,与地方结合,研制或引进适于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的物理、化学或其他高砷、高氟水处理方法,进行地方病综合防治,建立不同类型地方病区改水示范站。——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编制14个地方病高发省区38处调查区3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为地方病高发区供水安全及改水提供地质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内容包括:充分利用前人资料和调查成果,进行地方病区划分和归类;编制各地方病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需求,提出全国各地地方病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供水安全和改水对策;调查总结不同类型地方病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供水安全和防病改水模式、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供水安全和改水提供技术支撑。按照现在的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期待的成果是:全国地方病高发区30万平方公里地方病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典型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供水安全与改水防治示范区40个,包括150处供水安全水井示范站、改水示范站50处,直接解决100万人生活饮用安全用水问题。提交38个地方病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带动解决1000万人安全供水问题,改善生活条件。链 接作为地质学家研究对象的地方病,主要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根据调查统计,中国地方病分布广、病值种多、受害人口多。虽然多年来我国一直进行防病改水,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原因,我国地方病病区,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以及部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仍然在不同程度地饮用缺乏安全保障措施的高砷水、高氟水等致病水。除上海市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其中重病水。除上海市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其中重病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和中部贫困偏远地区。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年-2010年),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686人、大骨节病患者81万人(其中12岁以下患者5.59万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2.99万人、慢型克山病患者1.09万人;有4194万人口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115万人口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需要改水,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据统计,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中,有576个是地方病流行的重病区。地方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了病区广大群众的基本生存、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而且严重制约了病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7054-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