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年沉降五到十毫米浏览次数:653 发布日期:2005-07-29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 地质专家认为主要是地质构造运动所致记者晏丽报道,江汉平原正在持续沉降,沉降速度为每年5到10毫米,且沉降速度有加大的趋势。专家认为,利用GPS技术进行构造沉降监测是可行的。这是记者近日从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了解到的。据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国金和高级工程师朱干章介绍,长江中游江汉盆地与洞庭湖盆地是我国滨太平洋构造域发育演化时同步发展的拉张盆地,自燕山运动晚期开始发育以来,经历了白垩——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三代沉降盆地发育过程。第四纪即进入了第三代继承性沼泽盆地发育时期,而其外围总体处于隆升和剥蚀状态。另外,江汉——洞庭湖平原区属构造强烈沉降区,是长江中游洪水威胁和成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构造沉降作用是该区水患生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自2001年以来,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和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合作,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同位素测定、国家精密水准测量等多种方法,对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进行持续3年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源区普遍存在沉降,并初步测算出这一地区的沉降速度。据介绍,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对这一地区进行了三次国家精密水准测量,但测算出的沉降速度没有现在快,为5毫米左右。测量显示,这一地区不是均匀的整体沉降,不同地点沉降速度不一,对某一点的对比测量显示50年来已沉降了20多厘米。专家们还采用考古、同位素测定等方法测算,发现第四纪以来这一地区的地面沉降速度平均每年不到1毫米。朱干章说,沉降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造成的。这种沉降使这一地区地势更加低洼,洪水易进不易出,更易发生洪涝灾害。地质构造沉降是地壳运动中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其绝对值非常小,需要长期监测才能把握实质变化。这次持续3年的监测精度很高,所获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5-7191-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