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体味九寨沟生态

浏览次数:447  发布日期:2005-10-27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
 九寨沟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1992年九寨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藏族姑娘卓玛自从当上导游后,几个月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旅游业的兴旺让九寨沟人获益匪浅,现在,高档时装和化妆品对卓玛来说再也平常不过了,导游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和珠江三角洲没啥区别了。在九寨沟大面积实行退耕还林之后,为有效地解决“保景”与“富民”问题,九寨沟每年拨专款800万元作为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费,同时安排600多名景区内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相关服务工作,像卓玛这样的青年导游在九寨沟多着呢。沟内游、沟外住九寨沟开发之后,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的村寨,严重地侵蚀了自然环境。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九寨沟风景管理局于2001年提出“沟内游、沟外住”的管理方式,全面停止了沟内旅店、饭店的经营。从2003年3月起,九寨沟管理局大规模拆除九寨沟景区内过去遗留下的经营性房屋。除大面积实行退耕还林外,还禁止了沟内各项经营内容,拆除了景区内的各种水泥建筑,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沟内污染,以使景区保持自然原始的风貌。拆除后的空地全部进行绿化,尽量恢复植被。据了解,拆除面积达10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为解决关闭沟内宾馆饭店后游客就餐问题,城了可容纳4000人同时就餐的诺日朗接待中心,所用的菜品原料全部事先在沟外洗净、在沟内加工,实现了餐饮零污染排放。“沟内游、沟外住”的新方式,明显解决了九寨沟景区内的各种污染问题。据导游小姐说,所有沟内产生的垃圾也全部打包后,由景区内的环保车运送到沟外处理,严禁倾倒入沟。九寨沟的各主要景点全部采用生态厕所和环保车载式流动厕所。为保护九寨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景区内专门修建了50多公里的环保道路,以减少尘埃和游人活动对水质和植被的影响。九寨沟景区公路扩建时采用的是三维立体网技术,在拓宽道路的同时,对扩建后挖开的岩石边坡进行环保修复。施工人员喷洒一种草籽混合物后,给岩石边坡覆盖上环保薄膜。10天左右草籽即可发芽,3个月后薄膜可自然降解,九寨沟景区公路扩建后的4万平方米岩石边坡逐渐铺上了“绿毯”。为解决汽车尾气对景区大气的污染,景区内开通了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绿色观光车。如今,在九寨沟景区,除了绿色观光车,只有工程车和抢险车允许入内。神仙池引出的话题九寨沟特定的地质结构造就了罕见的钙华湖群,极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使九寨沟成为电影导演眼中绝好的取景点。近年来,拍片热在九寨沟持续升温,《神雕侠侣》中的大量镜头取自这里。正是因为有了这次拍摄,才有了某歌手投诉剧组在九寨沟拍摄期间,在神仙池踩下了暂时不可消除的脚印的事件。神仙池在藏语中名为“嫩恩桑措”,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五彩缤纷的钙化彩池如梯田般散落其间,大约有2000多个。投诉方认为,神仙池拥有的钙化池,是经过上百万年形成的天然景观,可《神雕侠侣》剧组居然擅自下到里边进行拍摄,甚至把三脚架搭在池子里,里边布满了脚印,这些脚印是不可能靠人工恢复的,只能靠一点点钙化修复,而这少则需要十几年,多则需要上万年。其实剧组进入神仙池,只不过是要拍摄一场小和尚提着水桶到池中洗衣服的戏。神仙池的风波揭示出旅游业开发与保护关系的问题。目前,国内保护区旅游普遍存在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及协调,出现一个保护区多块牌子的奇怪现象。九寨沟也不例外,它是国家级保护区同时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参与旅游经营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后果,就如同运动场上运动员和裁判员是同一方一样,由于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很容易造成旅游的过度开发,从而破坏环境。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组织中国委员会专家直言,中国保护地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多头管理,弊端重重。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最大的管家是国家林业局,它管理着中国绝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而重要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和城市生态功能规划管理等等,归属建设部,一些自然保护区又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和农业部也有一些保护地。事实上,涉及保护地的相关部门还有水利部、国家旅游局、文化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等。在保护区的管理与开发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不仅对国家投资造成相当的浪费,也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保护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许多专家建议:能有一个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机构,来改变目前保护地被众多部门分别管理,矛盾和冲突制约了保护目标实现的状况,要对保护地作出科学、系统的规划,但专家们的建议要变成现实却不容易。生态理念护佑生灵不久前,在九寨沟举行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记者采访了出席论坛会的著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著名作家张贤亮。张贤亮认为,文化是风景名胜区的灵魂。有了文化,才能叫风景名胜区,否则只能叫风景区。现代社会人们希望返璞归真,美好的风景区加入文化,才能给人以原始、古朴的东西。    张贤亮说,一个风景区没有文化是不可想像的。西湖不是水,而是一湖诗词;华山不是山,而是一山历史;登上岳阳楼,感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气;到了武侯祠,有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伤。九寨沟也是这样,它简直是活的文物,九寨沟藏族中流传的民间故事,是九寨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要大力加以保护。九寨沟的民间故事,充分反映了生活在古代的藏族人民,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战胜了凶禽猛兽,战胜了自然灾害,歌颂了其中的英雄人物。人们在高海拔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开始开荒种地,养起了牛、羊、马等家畜,并开始与外界交流,流通商品互补有无,过起了自产自销的生活,同时把不能解释和不可战胜的各种自然灾害、天灾人祸归罪于妖魔鬼怪,把解决这些灾难困苦的美好愿望与幻想都寄托在无量神上。 九寨沟独特的文化对自然保护起了重要作用。九寨沟的藏胞与其说崇拜神佛,不如说崇拜自然。他们将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鸟兽禽鱼皆视为神圣之物。在这里,山是神的化身,水也是神的馈赠,他们视海子、瀑布、溪泉为圣洁之水,不得污染亵渎。随意砍伐树木、捕杀动物历来就是九寨藏胞痛恨的行为。尤其是海子里的鱼,绝对不许捕杀,违者将受到大家的鄙视并按寨规给予惩罚。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多年来一直保持良性循环状态,不能说同当地藏胞纯朴的宗教信仰没有一点关系。但由于九寨沟先辈们的相继去世,许多藏族美丽的传说有失传的危险。    九寨沟的文化使松潘裸鲤成为鱼中的幸运儿。在九寨沟念珠串似的湖泊里,只生存着一种鱼类:松潘裸鲤,俗称林叶子。这种鱼无鳞,体态细小,生长缓慢,性成熟迟,杂食性,属特化型的高原山区冷水性鱼类。除长海和五彩池无鱼外,九寨沟的其他海子都有这种无鳞鱼。松潘裸鲤的确是鱼类中的幸运儿,它们独居翠海,被九寨藏胞视为水中精灵,从不捕捉食用,所以活得很逍遥。可持续旅游任重道远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九寨沟与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由于景区内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九寨沟半农半牧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昔日的牧羊姑娘、放牛娃和青稞地里的庄稼汉,经过培训,成为了九寨沟旅游服务和生态保护的生力军。这种巨变,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年轻一代更喜欢追赶时尚潮流,穿流行的时装,传统的藏装只在节日和婚嫁等喜庆的日子才受青睐。但这种变化,使远方慕名而来想看“真正的藏族人”的客人颇感失望:他们所面对的是面带职业微笑、能讲流利汉语的导游,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和五台山、三亚的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多少九寨沟的特色,旅游商店中响着震耳欲聋的的士高,播放着“文革”的记录片。只有到了岷江源头附近,游客才发现了他们心目中“真正的、不加任可修饰的”藏胞、牦牛、民居,于是镜头和闪光灯毫不吝啬地对准了他们。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九寨沟内的民居,从结构、布局、材料、风格到内部装饰都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既有传统的藏式木楼和片石彻成的房子,也有砖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非藏式现代住宅。这些住宅的建筑面积都比以往有所扩展,内部装饰仍以传统风格为主调,但室内大都配上了沙发、茶几等实用功能强的现代家具,更适应旅游商品的交易。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的需要,新建了不少住宅进行商品交易,童话般的自然景观增添了许多人工的痕迹。对九寨沟来说,要想实现可持续旅游,仅仅降低旅游影响是不够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九寨沟地区生态环境曾遭受重创,成为环境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由于九寨沟原始森林的大量消失,以及全球性气候变迁,区内森林的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功能已大大降低,致使区内水源减少,风速增加,气候干燥,湖泊水量年年下降。当地老乡说,往年诺日朗瀑布的巨大水声,在树正寨清晰可闻,令人难以人睡,如今却很难听到了。导游二解绍说,10多年来,九寨沟的湖泊和瀑布水量已经减少了1/3,干旱年份减少1/2。据悉,九寨沟气候小环境的改变,是受到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全球性气候变迁的影响,并由于区内植被减少,生态退化,降雨量下降而蒸发量上升,致使旱象愈加明显。1999年,新华社正式宣布,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地球上第三个臭氧空洞。曾有报告指出,九寨沟上空臭氧层稀释变薄,臭氧空洞已经形成。为实现在保护中实施适度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有效保护,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更应该主动研究,及早规划、及早启动实施九寨沟乃至川西北高原的生态重建工程,防止环境退化的可逆过程转变为不可逆过程,防止错失救治的机遇。(5-9264-HJ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