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召开浏览次数:636 发布日期:2005-10-28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国际专家聚集上海纵论地面沉降防治对策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致信祝贺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貟小苏、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网讯 10月24日~28日,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召开,这是国际地面沉降专业学术会议首次在我国举办。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对会议召开致信祝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貟小苏、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面沉降工作组主席 A.Ivan Johnson、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陈吉余等参加了会议。 孙文盛在贺信中指出,地面沉降是人类面临的环境安全问题之一,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防治地面沉降,既是我们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这项工作,对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研究日益深入,学术交流十分活跃。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解决地面沉降这类环境问题,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我们期待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世界各国防治地面沉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多样,一些地方地面沉降比较严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大力宣传、普及防灾知识,建立监测网络,编制防治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学术界也一直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社会公众广泛支持、踊跃参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防治地面沉降更为迫切。在这个过程中,扩大国际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显得尤为重要。我相信,这次会议一定能在这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貟小苏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学术界一直将地面沉降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地面沉降的防治同样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各个地区都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深入和系统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并逐步形成和推进了区域联动。其中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为主的华北平原地区;以西安、太原为代表的构造盆地地区,其地面沉降监测、防治与研究都取得显著的成效。 貟小苏说,地质灾害的防治是协调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环境地质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为地学科研提供了重要舞台。开展经常性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召开,既可为国际学术交流提供有益的借鉴,也必将为促进中国地面沉降防治水平的有效提升带来新的契机。 杨雄在讲话中说,上海地面沉降的研究与控制,在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的关心与指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通过广大地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着上海建设生态型国际大都市目标的提出,城市建设由中心城向卫星城延伸,由地表向地下空间拓展,由内域向沿江沿海推进,迫切需要从宏观的决策层面和微观的技术层面,提出地面沉降防治的新对策、新举措。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推进与丰富学术研究,推动与开展学术交流,推广与应用学术成果,把地面沉降防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以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开创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来自美国、加拿大、印度、墨西哥、意大利、荷兰等17个国家的25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50余位专家以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形式,交流了国际地面沉降防治与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并展示了中国地面沉降研究的进展和控制地面沉降取得的成就。 又讯: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召开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面沉降工作组及相关国际学术组织和与会专家、学者对上海地面沉降防治研究和控沉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悉,中国地质调查局从1999年组织开展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地面沉降调查,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目前控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已初具规模,特别是上海市的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治已卓有成效。 面对地面沉降这一世界性环境地质问题,上海的地面沉降率已经从40多年前的110毫米/年下降到如今的10毫米/年以内,创造了城市建设快速增长而地面沉降速率逐渐趋缓的奇迹。有关专家指出,目前通过控制地下水开采,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已逐渐趋缓,特别是上海的地面沉降率在逐年下降。 上海曾经是中国缓变性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城市,自1921年发现地面沉降至今已有80余年,开展地面沉降专项勘查与研究至今已有40年。特别是近十余年来,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全市监测网络进行了全面更新与调整,并正在建设完善全市地面沉降自动化预警预报系统工程。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讲话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雄讲话(记者 范宏喜)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