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建设攻克冻土世界难题

浏览次数:554  发布日期:2005-11-02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日前,青藏铁路铺轨胜利通过世界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车站,这意味着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已成功破多年冻土区进行高原铁路建设面临着多项世界难题。海拔最高冻土最长青藏铁路全长1142公里,开工建设已有4年多,目前已进入决战阶段,站前收尾、站后配套、铺轨架梁以及各项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拉萨河特大桥、拉萨车站站房等重点工程主体已完工,将于2008年前建成通车。据介绍,工程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地处雪域高原。线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占线路总长84%,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世界上已建铁路最高点是4817米)。二是地质极为复杂。线路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区长达550公里,另有部分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坡湿地。沿线地震、崩坍、滑坡、泥石流、风沙、雷电等灾害严重。三是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一旦受到扰动破坏,短期内极难恢复,甚至根本无法恢复,具有不可逆转性。四是施工组织难度大。每年有效施工期仅有6个月左右,有的工程必须冬季施工。主动降温冷却地基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关键在于保护基础下冻土不发生融化和退化,使工程结构置于稳固的地基上。以往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主要采取增加路堤高度和铺设保温材料等措施,隔断或减少外界进入路基下部的热量,从而阻止或延缓多年冻土退化。但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路基的热物理状态。青藏铁路在冻土工程设计中实现“三大转变”,即:对冻土环境分析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对冻土保护由被动保温转变为主动降温;对冻土治理由单一措施转变为多管齐下、综合施治。突出主动降温措施的动态应用,确定了冻土区桥涵基础形式和设计参数,加强了冻土工程防水设施,体现了中国高原冻土技术的最高水平。加大勘察现场试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是:热稳定性差、厚层地下冰和高含冰量冻土所占比重大、对气候变暖反应极为敏感、太阳辐射强烈。青藏铁路在建设中还加大地质勘察工作力度,以钻探手段为主导,探地雷达、地震反射波法、电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为辅助和扩充。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分布的复杂性,综合考虑地温、含冰量、岩土性质以及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按地温、含冰量等对冻土进行了归类分析,掌握了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大量技术参数和可靠依据。(摘自《科技日报》)(5-9244-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