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从六方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浏览次数:629  发布日期:2005-12-02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贠小苏在第十三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讨班上指出综合《中国国土资源报》与《地质勘查导报》消息,记者范宏喜报道,只有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这是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在近日开班的第13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讨班上强调的。贠小苏说,近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法制建设、基础调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抢险、工程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防灾效益,各级地方政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结合实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有效防治,在绝大多数地质灾害多发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防灾任制,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道路。贠小苏强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减灾能力。当前,《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纲要》将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和防治能力列为六大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各地也必须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我们要牢牢抓住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这个关键,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群测群防体系。贠小苏指出,我国将从六个方面加强地质灾害防灾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工作。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区、村庄集镇规划区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严禁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二是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也是群测群防体系发挥防灾、减灾作用的重要时期。每年的6~10月份,是我国东南沿海频繁遭受台风和热带风暴袭击的时期,由此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在中分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因此,这些地区的群测群防体系必须全面持续高效运行。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工作。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的重点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强降雨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东部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发育,要在总结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市)监测、控制沉降速度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我国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防治水平。矿业城市和矿山的地面塌陷治理,要加大投资力度,保护土地资源。四是抓紧编制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国务院的统一要求,也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的明确要求,我们要对照国务院预案编制的具体规定,参考已出台的上一级和其他部门的预案,迅速组织力量检查预案编制落实情况,开展预案的编制工作,按照“预案进社区、预案进企业、预案进农村”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五是加强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落实资金,遴选队伍,迅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摸清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状况,为建设群测群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对查出的灾害隐患点,在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的基础上,要积极治理。六是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国土资源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科普宣教工作方案》颁布实施后,迅速开展预案的科普宣教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在面对灾害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意识,培训骨干,使其成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有生力量,(5-11171-GTZYB)(5-11191-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