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质工作“十一五”目标明确

浏览次数:641  发布日期:2006-02-20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
一项计划  三项工程记者刘成社报道,由河南省地矿局组织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等有关单位完成的《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十一五”规划》目前正在审议之中。该《规划》提出,河南省“十一五”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主要任务为“一项计划、三项工程”,即基础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计划和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环境保障工程、地质矿产勘查信息化工程。基础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计划:部署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6万平方千米,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与地球化学调查1.3万平方千米,1:20万区域重力调查4万平方千米,1:25万水文与环境地质调查8万平方千米,1:10万水文与环境地质调查2.9万平方千米;完成全省1:10万ETM卫星遥感地质调查;更新一批基础地质数据和图件;开展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加强勘查技术与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地质矿产勘查标准体系。矿产资源保障工程:重点工程煤、煤层气、油页岩等能源矿产勘查,提交一批资源远景区,新增3—5处后备资源勘查基地,提交煤炭资源量2亿吨、高级别储量5亿吨,基本查明全省埋深3500米以内地热资源储量。加强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完成1:5万地区域矿产远景调查面积2.67万平方行米,提交新发现矿产地50余处,提交大型、超大型矿床远景矿产地3—5处,提交矿产资源量:铁矿石8亿吨、铅锌100万吨、铝土矿1亿吨、钼100万吨。开展高铝三石、天然碱、膨润土、含钾岩石等重要非金属矿产及重要城市周边地区建筑材料调查评价工作。加强煤、金、铝土矿等危机大型矿山深部及周围地区地质找矿工作,为矿山持续生产提供接替资源。开展煤、铝资源兼探兼采技术研究和难选矿、低品位矿开发利用研究,以及非金属矿物新用途开发研究、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尾矿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实施地质矿产勘查“走出去”战略,省外重点开展新疆西昆仑地区富铁及铅锌矿、西藏青藏铁路沿线铜及富铅锌矿、内蒙古中部东部地区煤及铜矿资源勘查,预期提交矿产资源量:富磁铁矿5亿吨、铜100万吨、铅锌500万吨;国外重点选择蒙古等周边国家开展铁、铜、钾岩等矿产勘查,选择非洲津巴布韦和南美洲智利等国家开展铜、富铁矿、铬矿、金矿等矿产勘查,建立省外、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基地。地质环境保障工程:部署开展豫西及太行山区、南阳盆地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黄淮海平原水质型缺水区洁净地区下水勘查与示范工程,为保障饮水安全和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主要城市应急水源地勘查,寻找和规划一批后备地下水源地;开展西部山区地质灾害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为减灾防灾、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典淮海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建立地下水水质与污染预警系统;继续完成黄淮平原经济区和南阳盆地、海河流域农业生态地球化学和土地质量评价,为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三维多目标城市地质调查,完成18个主要城市的城市环境地质调查,为城市规划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服务;开展旅游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规划精品地质旅游线路,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地质矿产勘查信息化工程:以数据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建立地质矿产勘查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地质矿产勘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和地质矿产勘查数据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与升级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矿产资源战略选区和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健全省级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实现公益性地质资料与成果的社会共享。(6—0119·B2—K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