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地调工作目标明确

浏览次数:300  发布日期:2006-03-15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发来贺信

(记者  孙宇浩)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于31日在京召开。会议回顾了“十五”地质调查工作及2005年主要进展,提出了“十一五”地质调查主要目标:初步摸清全国重点矿种资源潜力,加强能源、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实现找矿找水新突破;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评价,提高地质灾害预警水平;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主流程的信息化;研发和引进一批资源调查与利用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地质调查科技支撑体系。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会议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说:“近年来,你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地质调查获得一批重大成果,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三个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在开创地质工作新局面、推进地质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应在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工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切实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增加资源储量。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导新时期地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地质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面临着繁重任务,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地质调查局要发挥龙头作用,全面贯彻《决定》精神,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在‘十一五’开局之初站在新起点上,建精建强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努力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主持。会议提出了“十一五”地质调查八项主要任务:

——加强能源调查评价。围绕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瓶颈,以油气资源新区的综合研究与评价为重点,用新理论、新思路、新资源开展陆地和海洋油气资源综合研究和评价工作,有重点地调查和评价含油气盆地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前景;以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为重点,开展煤炭资源综合研究与勘查选区评价,开展中西部煤盆地煤炭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提出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煤炭资源远景区;开展以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的铀矿资源调查评价,兼顾南方硬岩型铀矿资源评价;加强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开展海域天然气不合物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力争获取实物样品。

——大力开展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以铁、铜、铝以及铅、锌、优质锰、铬、钾盐、锡、钨、镍、金等为主攻矿种,以摸清重要矿产资源家底为出发点,开展全国16个主要成矿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逐步缩小靶区,对重点矿产资源远景区开展快速评价,力争取得突破;应用矿产预测新理论及新方法,开展我国主要成矿区带、重要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和预测,摸清资源潜力家底;继续推进境外矿产资源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建立并完善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系统;合作开展全球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合作编图;合作开展全球及区域性矿产资源研究及潜力评价。

——深化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重要经济区、生态环境脆弱区、重要成矿区带和重大地质问题地区,着力部署1:5万区域地质调查。继续开展重要经济带第四系覆盖区区域综合地质调查试点。完成已部署的中比例尺区调修测。回忆推进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启动1:25万海洋综合地质调查示范,继续开展我国重点海域和海岸带海洋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加强海洋基础地质研究。完成已经部署的中东部主要经济带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和北京等6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示范工作。加强以中比例尺为主的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和遥感综合调查工作。开展国家规划矿区、矿集区、成矿区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

——加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继续开展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开展重要盆地(平原)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试点,初步建立动态评价平台。开展严重缺水地区和高砷、高氟等地的人畜饮用水地下水调查与开发利用示范,推进鄂尔多斯盆地等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评价一批地下水源地。选择西北、华北及东部沿海等典型地区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条件调查评价与浅层水开发示范。开展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

——大力推进环境地质调查。继续开展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以及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开发和地质环境整治示范。继续开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和主要城市1:5万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开展环渤海湾等重点地区1:5万海岸带生态环境调查。开展主要矿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以城市及人口密集区和重要经济区(带)为重点,系统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

——做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预警。完成全国山地丘陵区8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开展秦巴及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山区等地质灾害严重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灾害防治体系。继续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开展全国重点地区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与监测,初步建成国家级监测网络。开展全国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危险性评估,研究制定相应的监测预防方案。做好南水北调、交通网络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基础地质与灾害地质调查工作。

——加快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继续开展1:5~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开展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完成31个省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入库工作。新安排并完成30%的馆藏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监测、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储量等数据库的维护工作,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库,以“一个业务网、三级网络数据中心、五个技术支撑体系”为主体,逐步完善国家地质调查网络系统,推进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完善与升级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海量地质空间数据的信息管理、加工处理、分发服务的地质调查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建立维护体系和服务体系。

——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综合与成果集成研究,形成系列综合性基础图件。继续开展基础地质研究,深化分析对比。在大陆动力学、生命起源和演化、地层系统对比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围绕地质调查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争取获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继续开展国际合作地质编图。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选冶技术研究,提高低品位难选冶矿的利用程度。研究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及尾矿资源化整体回收利用技术。加快消化、吸收已经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开发一批地质调查急需的新方法新技术。完善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快速评价技术体系。创建东部矿床立体勘查技术体系。建立区域地质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委、31个省区市地调院(环境监测站)及26个地调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6-0302·A1-K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