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不堪盗采之痛浏览次数:494 发布日期:2006-05-09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 辛 阳 4月初,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石佛乡西三家村南沟组,由于滥采化石,整个沟谷已被挖得千疮百孔,从山洞里排出的白花花的片状碎石已堆成小山。 据宁城县国土资源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宁城县地处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交会处,是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富集地之一。该县的五化乡、大双庙镇、必斯营子乡等乡镇的地下都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仅五化乡的两个化石保护区面积就有10多平方公里。古生物化石盗采猖獗无本万利的刺激,使得有些村子的一半农户都在盗挖化石。农民上山盗采,贩子上门收购,商铺向外销售,当地已经形成“盗销”一条龙。 据了解,西三家村村民挖化石有好几年的历史了,有一半农户都干这个,村民采化石的全部装备往往只是一把尖镐和一只手电筒。他们非常警觉,经常是两家合开一个山洞,每家出一人轮班站岗放哨。一看到生人进村,就有人通风报信,洞内的人知道后就机警地迅速离开。 现在村里大多数家里都存有鱼类、鸟类等化石,每隔几天就有化石贩子上门收购。据村里人讲,几天前村里老邹家挖出了一块华夏鸟化石,卖了4万元。“一块化石半处楼”,无本万利的刺激,让一些农民铤而走险,2003年就曾有一位农民因在竖井内采化石,被倒灌的雨水淹死。 农民上山盗采,贩子上门收购,商铺向外销售。在这里已经形成“盗销”一条龙。 据当地一位古生物专家介绍,目前国家禁卖的古生物化石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当地农牧民盗采后,通过倒卖古生物化石的贩子、化石店辗转走私到境外;二是农民盗采后经贩子收购,卖给一些专门研究古生物的专家做学术研究。按照规定,专家做学术研究应当亲自挖掘,但还是有不少人走捷径,通过购买取得化石。 在城里一家经销古生物化石的店铺内,中华鲟鱼、中华潜龙、三叶虫、蕨类等古生物化石一应俱全,售价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一具封装在玻璃箱内的完整的鹦鹉嘴龙骨骼化石赫然立在店中央。商家介绍说,这些化石绝对保真。就连国家禁止买卖的板状鹦鹉嘴龙化石,老板都敢承诺“保证能搞到”。管理部门执法陷入困境 盗采者打起游击战,管理部门缺人少钱,打不起监督检查的持久战;违法成本太低,对于盗采者执法队采取的措施只有罚款 在宁城,负责古生物化石管理工作的主要是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他们专门成立了执法队进行监督和稽查工作。虽然他们经常到保护区进行检查,但是由于化石分布范围太广,执法队人力、物力严重不足,盗采仍然屡禁不止。 据宁城县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宁城县境内的古生物化石重大发现,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县里成立了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办公室,争取资金40多万元,在五化乡设立了道虎沟、土门两个保护区,埋设了保护界桩,划定了保护核心区,还建立了两个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管理站,聘用专人昼夜巡视检查,打击保护区内乱采滥挖和倒卖化石等违法行为,但是对保护区外的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部门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我们白天检查,他们就晚上挖,盗采者跟我们打的是游击战!”管理部门有自己的苦衷。由于化石保护区并没覆盖所有的化石产地,而县里的化石管理办公室人员又多是兼职的,缺人少钱,很难打得起监督检查的持久战。 此外,对于盗采者执法队采取的措施只有罚款。如果盗采化石的农民没有钱来缴纳罚款,执法部门只能没收其盗采的化石,并没有其他惩罚手段。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被处罚者往往趁执法部门不检查的时机,再去盗采化石,如同打游击一般。古生物化石管理存在盲区 哪些化石是国家禁卖品,缺乏全国统一的化石分级标准规定;对化石的盗挖者、非法经营者应该怎样进行定罪和量刑,我国仍没有相关法律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对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存在两个盲区:一个是化石的分级管理,一个是化石保护的立法。古生物化石管理部门面临着许多困惑:究竟哪些化石是国家禁卖品,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级标准;对化石的盗挖者、非法经营者应该怎样进行定罪和量刑,我国仍没有相关法律规定。 宁城县博物馆负责人认为,古生物化石必须科学分级管理,告诉人们哪些可以买卖,哪些禁止买卖。目前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无法适用于化石的科学定级。我国现在缺乏统一的化石定级标准,个别省级标准的权威性不够。因此,在审理古生物化石走私案件时,常常缺乏足够的依据。制定全国统一的古生物化石定级标准迫在眉睫。 当地公安部门也认为,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对挖掘、倒卖古生物化石的行为进行打击缺乏法律依据,在如何处罚、定罪、量刑上还存在着疑问。没有化石分级标准,他们弄不清哪些化石能卖,哪些不能卖,也就无法对化石市场进行有效管理,无法扭转宁城盗采化石屡禁不止的现状。链 接 宁城发现的重要古生物化石 2002年,研究人员在宁城道虎沟村首次发现了带“毛”和翼膜的完整翼龙化石,并将这一化石命名为宁城热河翼龙。它为人们深入了解最早飞翔于蓝天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提供了化石证据。后来在同样地层上又发现道虎沟足羽龙的化石,再次印证了“鸟祖是恐龙”的观点,同时为鸟类飞行树栖起源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不久前,道虎沟村又发现了世界最早会游泳的哺乳动物化石——獭形狸尾兽。这一消息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科学》上。獭形狸尾兽是生活在距今约1.64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的一种半水栖的食肉动物,它拥有海狸的尾巴、水獭的拍水肢、海豹的牙齿和有蹼的脚。这一发现将哺乳动物适应水生生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 (《光明日报》 (2006.04.12 第05版)(转载自“环境新闻纵览”网站)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