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首张南极内陆地质图

浏览次数:511  发布日期:2006-05-09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研究员胡健民腾  艳第22次南极科考任务之一是绘制首张南极内陆地质图,可这张图和一般的图有什么区别呢?负责该项目的科学队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研究员胡健民说,格罗夫核心区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这张地质图的表达方式与内容跟通常不所见到的地质图有所不同。由于该地区一共有64个角峰,岩石露头一般都是些孤立的角峰、山峰等,露头规模也非常小,按照1:50万的尺度很难反映,填图时采取局部放在比例尺的方工将这些地方的图面放大;而对野外测量的大量的各种构造要素,则采用赤平投影方式进行表达;在这张图上,还对南极内陆特有的蓝冰上密集发育的冰裂缝区、蓝冰的冰流方向、相对大小,以及陨石富集区、土壤分布区等,进行了特别表达。胡健民告诉记者,因为南极是国际的,这张图出来后,肯定要引起世界地质科学界的关注。为了绘制这张地质图,保证工作成果是世界级的,项目组以格罗夫山地区以前15次采集的样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变质作用过程、花岗岩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确定了格罗夫山地区主要类型岩石的同位素年龄。一般认为南极大陆最终拼合完成于10亿年左右的格林戚尔期构造事件,我国地质学家在中山站附近的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区的研究首先揭示出东南极大陆存在500百万年左右的泛非期构造事件,并指出它很可能是南极大陆最后碰撞拼贴的地质记示。而泛非期构造热事件是否延伸到地处南极内陆的格罗夫山地区,是面状叠加,还是带状延伸?项目组已经完成的一些研究工作证实,格罗夫山地区确实存在这期构造热事件,1:50万地质填图工作将进一步研究确定这期构造热事件的构造含义,确定它是否是南极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产物。胡健民说,在南极内陆进行地质填图是一项极其艰难又危险的工作,由格罗夫山地区露头分散,规模小,必须对其中大部分角峰进行实际地质调查,每个角峰都按照地质填图的规范进行了穿越式地质路线调查,每个地质点详细的地质构造要素测量、岩石样品采集,并在岩石露头出上拍摄大量野外照片,才能满足地质图的精度要求。-20℃~30℃的低温下,进行地质构造要素测量、地质记录等地质考察常规工作都十分艰难。胡健民告诉记者,这次地质填图工作对格罗夫山地区普遍发育的麻粒岩相变质岩的抬升、剥露过程以及格罗夫山地区现今的地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次科考过程中,发现了具有石榴子石——辉石瓜在边结构的基性麻粒岩,它很可能成为南极大陆最终磁力撞拼贴的岩石学证据。同时,还发现了和罗夫山地区深变质岩经历两次重要抬升过程的标志。在室内研究、整理过程中,将采用一系列先进的测试、分析方法,对采回的各种岩石和矿物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岩石成因、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变质作用过程等一系列有关格罗夫山地区岩石圈演化动力学过程。采用先进的同位素测试手段,对格罗夫山地区主要岩石进行精确的定年,以确定岩石圈演化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构造变形事件的年龄。所有这些成果都将反映在这张地质图上。胡健民说,格罗夫山地区1:50万地图将是格罗夫山地区最新的地质研究成果。按计划,这张地质图将在2007年9月正式出版。      (6-04153-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