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球科学的种子撒遍四面八方

浏览次数:532  发布日期:2006-09-08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访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教授郭田珍他在辽阔的田野上走着,来来去去,把种子撒向远处……——维克多·雨果两年前的8月下旬,在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全球地质科学家欢聚一堂,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在此次被全球地质界誉为“地质科学的文艺复兴”的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进行了4年一度的“班子”换届,一个中国人当选为主席,这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质科学家首次任此要职。这个中国人就是原地矿部副部长、地质学家张宏仁教授。上任伊始的张宏仁教授,把加强地质科普教育作为国际地科联的3大任务之一提了出来,他希望从加强地球科普知识的教育入手,加深公众对地质科学知识的了解,让公众具备一定地质科学知识,从而为地质科学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文环境。怎样以人文 理念对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国际地科联地质科普教育的进展怎样?在新一届国际地科联运行2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的亚洲最大的地学类科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博物馆6层洁净明亮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办公室里,记者拜会并采访了中国地质界令人景仰的老前辈——原地矿部副部长、我国知名水文地质学家、现任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教授。记者见到身材魁伟、平易近人、笑容可掬的张宏仁先生的第一句话是:“张部长,您真的是一表人才,越老越帅!”张主席和蔼地笑了,向记者伸出了手。张宏仁主席办公室里十分整洁,连空气都似乎纤尘不染;办公桌上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看得出,这是一位思维严谨的科学家。1 地球科学要面向社会张主席张我让了茶。落座后,我说:“张部长,咱们今天不谈地下水。”张主席会意地笑了。我们的话题就从2年前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国际地质大会谈起。在那次地质大会上,中国派出了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首的400余人组成的地质科学家代表团。会上提出了一个“国际行星地球年”计划,其主旨就是让地球科学面向社会。这项计划被认为是当前所有的科学计划中,最有雄心、最有远见的国际科学计划之一。张主席告诉记者,联合国已经宣布2008年为国际行星地球年,也就是地球科学面向社会年。目前,国际地科联正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筹备行星地球年活动。为什么要筹划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行星地球年?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主席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完全依赖于这个星球。我们对地球了解得越多,就会越发明白,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要善待地球。”佛罗伦萨大会之后的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西海岸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摧毁了印度洋沿岸的许多地区,导致生命和财产前所未有的灾难性损失。2005年1月14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鉴于印尼海啸造成空前灾难发表自然灾害声明。在该声明中,国际地科联清楚地认识到:全球范围缺乏地质科学教育和对地质科学的了解,导致了对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认知度下降。降低自然灾害预测的不确定性,是减少自然灾害中最重要的问题。但是减灾则需要对引起灾害的地质作用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此,国际地科联建议:开展内容包括本地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知识的全面地质科学教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多学科和多国间的研究计划,建立研究地质灾害和风险的网络,增强预测这些灾害的能力。为此,国际地科联建议:开展内容包括本地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知识的全面地质科学教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多学科和多国间的研究计划,建立研究地质灾害和风险的网络,增强预测这些灾害的能力。国际地科联决定:促进认识了解在所有种类自然灾害中发生作用的地质过程的专门知识与其相关经验的开发和应用;促进认识了解与减轻自然灾害有关的作用过程的专门知识与其相关经验的开发和应用。灾难既是苦难,亦是教训。印度洋海啸在带给人类巨大苦难与悲伤的同时,也以数十万生命的代价拉近了地球科学与人类的距离。2 任务是解读地球史书达·芬奇说:地球是一本书,这本书早于文字记载,科学的任务就是解读地球自身的历史痕迹。谈到地球科学的任务,张主席说,“地质学,概括地说,就是研究地球历史的科学,通过研究46亿年地球的历史,总结地球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预测未来。从而为人类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并利用这种认识去寻找资源和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质科学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创新,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推动作用。“地球有46亿年的漫长历史。地球是一个经历了长期、复杂演变过程的行星。地球历史留下的记录残缺不全,恢复起来很困难,地球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还原地球的历史。”张主席说。张主席介绍说,地质科学发展史上,有3次大的飞跃。第一次发生在17世纪后半期地质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早期。在中世纪的欧洲,从17世纪中叶开始,以笛卡尔、莱布尼兹等为代表的科学先驱,先后提出了以地球演化为核心的地球学说;此后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建立了“将今论古”的地质学现实主义方法论,确定了地球的演化观。工业革命促使地质科学产生了第一次大的飞跃,建立了以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为主要分支学科的经典地质科学体系,为近百年来全球矿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地质科学史上的第三次大的飞跃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核心的地学革命。首先,板块构造的提出,为地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全球研究的框架,推进了地质科学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和验证,为资源和灾害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当代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诸方面的挑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人类认识地球的新起点。因此,加强基础地质和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建立新的地球科学体系,将对于人类科学地认识地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地球科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一门人文科学。张主席还告诉记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科学最有发言权”。3 让孩子了解地球知识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网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0岁的英国小女孩随父母来泰国海水浴场度假,因为在学校里学过有关海啸的知识,当她看到海水泛起大量泡沫时,迅速向周围的人发生警报,结果,浴场无一人伤亡。从出现海啸征兆到海啸爆发,大约有10分钟的时间,而10分钟的生死时速,可以避免大量的死亡。当记者将这个动人的故事求证于张主席时,张主席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说:“地球科学知识应该成为每个人基本的生活常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国际地科联才决定把向社会普及地球知识作为3大任务之一提出来。”张主席缓缓说道:“人类活动已经具有很大的地质影响力,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过去,地球上人口少,生产能力低下,所以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较小。后来,随着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推广,加之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人类活动的能量不断增大,目前已经到了足以影响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程度。所以,必须要认识到每个人的活动都在影响地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非常重要。”“煤和铁是资本主义早期工业化发展的动力来源。化石能源是埋在地底下的太阳能,这是自然界留下的遗产。可是被人类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乎消耗殆尽了。后果则是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地质灾害等的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享受到了自然环境的赐予,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感受到了环境问题带来的恶果。所以,张主席强调:“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地球科学能回答很多环境问题。所以,让老百姓,尤其是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地球知识非常重要,也很迫切。”据了解,美国政府就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放在第一位。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呢?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大陆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质中所占比重过低。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看,这是十分不利的。“科学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教育是中间的基本平台。”张主席说,“可惜,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中学过早地分文理科,文科的学生不懂基本的理化常识,理科学生连重大城市在哪都不知道。”张主席也不无遗憾地谈到:“全球地学也正处于一个低迷状态。与其他文化相比,地球科学文化始终没有受到与其重要地位和重大功能相称的重视,张主席说,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他强调,地球科学文化向‘大地质观’、‘大众文化’方向进行战略延伸是13亿国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地质学素养、地球科学素养是21世纪公民必备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 为普及地球科学效力“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您觉得阻力有哪些?”对于记者这个问题,张主席说:“首先是个观念问题。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人们的短视行动制约了地球科学知识的传播。还有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有法不依。让老百姓知道固然重要,有的东西更应该让决策者知识。”谈到国际地科联两年来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方面所做的工作,张主席说:“我们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世界各地申报、批准地质公园活动,也地球科学知识融入到老百姓游山玩水之中。目前正在筹备全世界行星地球年活动。这个活动是以相关专题的方式进行的,有地球与健康、气候变化、地灾防治、地下水等方面的内容,出版印刷了一些宣传册子。还有就是徘徊下一届国际地质大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将尽最大努力动员所有会员国,在地质科学普及方面做点事情”。张主席很有信心地说。“在这个过程里,您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记者问。“财力。最大的困难就是来自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国际地科联财力有限,所以,我们只能集中投向最重要的事项。因为我们是非政府组织,财力来源主要是各会员国的会费,而这取决于各国政府对地质科学的支持程度。”“那么,我们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我国是对地质科学最为支持的国家之一。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对地质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对地质工作的投入也在增加,在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上,国土资源部孙文盛部长表示:将为推进世界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今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强调,‘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球科学、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这就是中国政府的态度。”张主席无比欣慰地说。从张主席的办公室出来,漫步在洒满落日余晖的街道上,回味着老科学家对于地学科普事业的一往情深,我忽然想起了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播种者》:他在辽阔的田野上走着,来来去去,把种子撒向远处;再张开手,又重新开始。而我,一个无名的小辈,陷入沉思?夜幕正在弥散,播种者神圣的手势,一直辉映到星空中。在地学科普事业的园地里,在地质工作的春天里,张宏仁先生不正是那个辛勤的播种人吗?钦佩他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祝福他。  相关链接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简介1.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简称IUGS。1961年3月1-0日成立于巴黎,前身为1875年发起的国际地质学术大会。2.其宗旨和原则是:鼓励和促进对地球和其他星球基本特性的研究,促进对地球及其他扩展领域的了解;为地质研究开展国际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建立地质学专用术语及单位的标准;加强地质科学的普及工作,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地质学教育,以了解地质学领域人类所面临的问题3.主要活动:与UNESCO、ICSU合作开展科学项目,自1972年已组织了450项,完成了240多项;组织和举办国际合作项目、国际会议、支持研讨会、科学考察、出版刊物等。全世界行星地球年计划主要致力于以下8个方面。1.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2.地质灾害的缩小和加强预报。3.地球与健康的问题,像医学地质,要建立一个更安全的环境。4.需要建立一个气候档案库,可以把所有气候记录下来。5.对于资源的研究,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可持续研究的能力。6.对于城市的研究,当然包括大型的城市,也包括小城镇。7.对深部地球的研究,包括很深的地核、地壳部分。8.对海洋的研究。(2006.8.31,中国矿业报,C3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