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东矸石回填引发蝴蝶效应浏览次数:545 发布日期:2006-10-27 分类:专业领域/矿山环境地质矸石不升井,不建矸石山,每充填1立方米巷道,可多产煤1.3吨矸石回填采煤巷道,空间充满率接近100%,可有效避免地面塌陷回填技术属国际首创,获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步奖记者 刘晓星 通讯员 孙传祝说起煤矿,如影随形的便是被看做是煤炭行业发展“痼疾”的矸石山。日前,记者随同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调研组一行来到河北金牛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邢东矿,其矿自行研制的煤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能够将采煤过程中的矸石全部回填到采煤巷道,不仅减少了占地,而且阻止了地面塌陷,保护了环境。据中国煤炭协会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王玖明介绍,“煤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研究”属国内外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逼出来的天方夜谭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累计矸石堆放量达3亿吨以上,形成1500多座矸石山,并以每年超过1.2亿吨的速度继续增加,这些煤矸石占去了1.33万多平方公顷的土地,给矿区周边地区和流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煤矸石的制砖、筑路、发电等综合利用措施因其用量小、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等因素,煤矸石的污染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位于河亲省邢台市东郊的金能集团邢东矿,同样长期被矸石山所困扰。这个矿东临京珠高速公路,位于市区三环路以内,地面建筑密集,继续堆放成矸石山不符合城市发展的环保要求。“产煤不见煤,产煤不见山”,而当初这家煤矿明确提出这个目标时,矿内矿外,人们都感觉近乎天方夜谭。煤矸石回填要是那么容易,别人为何不干?2002年3月,金能集团投资数百万元,打响了矸石井下充填的研发战役:自行研制矸石充填机,组织矸石充填科研攻关小组现场研究方案,解决矸石充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参与设计并研制新的抛矸机……很快,他们完善了从矸石存储、运输到充填的整个系统,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研究,完善了矸石充填过程中的同步注浆工艺。建立井下矸石仓,制作给料机、粉碎机,运输矸石皮带,完成抛矸机并进行行走,转向功能研究,卸载辊的调偏、调平和调向功能研究,地表、地压观察测试……通过一系列的探索、试验、改进、金能集团自主创新的煤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研究终于告一段落。2004年11月,国家权威机构组织专家对河北金能集团矸石充填技术及培育备研究做出鉴定:“此项目实现了矸石不升井,成功避免了矸石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建设绿色矿山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专家组一致认为:煤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与培育备研究是我国煤矿山的创造性成果。在煤矿井下矸石处理、煤矿不建矸石山、在建筑物下利用井下矸石充填提高煤炭回收率,所设计的井下巷道矸石输送机及井下巷道注浆充填系统对形成绿色矿山有重大意义。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可在煤矿及非煤矿山井下开采中应用。绿色革命引发效应邢东矿的煤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现在真所谓是远近闻名,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陕西、辽宁等地的煤炭企业集团,共有56个团次到邢东矿参观,并开始在自己的煤矿试验,产生了一种“蝴蝶效应”。这种蝴蝶效应的实际是赚钱的效应在起作用。邢东矿每充填1米巷道,将多产煤1.3吨,每米巷道创相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而矸石井下充填、提升、运输、修路、占地、管理、运营等费用全免。邢东矿首期矸石井下充填工程新增掘进煤量42525吨,按490元一吨计算,减去每吨平均成本等于1594.7万元,而邢东矿矸石井下充填首期工程总计投入才335.8万元,节约成本1200多万元。“产煤不见煤,产煤不见山”,这成为邢东矿特有的传播口号。有关人士表示,金能集团的举措,成功破解了矸石山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环境这一历史性难题。 (2006.10.17,中国环境报,6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