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通讯2006年第七期(总第57期)

浏览次数:560  发布日期:2006-11-08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通讯
本期导读:综合信息◆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讨会将举行地方信息◆     西峡恐龙遗迹园迎宾◆     地质公园有了专业志愿者◆     首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在江西三清山举行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讨会将举行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陕西翠花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讨会,将于2006年8月25-2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旅游地学理论创新与地质公园建设实践。主要内容为:1、旅游地学理论与实践及学科体系建设;2、地质遗迹保护与地学旅游资源开发; 3、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4、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地质科学知识普及;5、地质公园的营销和管理;6、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建设;7、翠华山基础地质、山崩机理探讨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8、陕西终南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可行性及建议。陕西翠花山国家地质公园承办并资助本次的会议,会议诚切邀请各地质公园及有关的专家学者参加。西峡恐龙遗迹园迎宾7月5日,我国首座大型恐龙主题公园——西峡恐龙遗迹园开园迎宾。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秦岭山脉东段,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三里庙村,由地质科普广场、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化石遗迹和仿真恐龙园等四部分组成。整个园区呈恐龙掌状,其中最为核心的恐龙蛋化石景区和白垩纪生态园位于“掌心”,其他景区在“掌心”周围呈指状分布。整个恐龙园着力再现1亿多年前的自然景观及风貌,园内的地质广场包括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现代四个景观单元,展现从40亿年前到现在地球上的景观;博物馆内不光藏有恐龙蛋化石及骨骼化石,还有展示恐龙出生、发育、兴盛和灭绝过程的动感4D影院,体现生物和生命进化的时光隧道以及大型科普园知识长廓。据悉,我国是世界上恐蛋化石埋藏丰富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有14个省份发现了恐龙蛋化石。西峡盆地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恐龙化石产地,时代大约为中生代白垩纪早期,距今1亿年左右,地质遗迹包括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龟化石、遗迹化石等。目前,已发现的恐龙蛋有6科9属13种,其中西峡长圆柱蛋为世界上独有类型,戈壁棱柱蛋为世界罕见。特别是西峡巨型长型蛋,个体一般达50厘米以上。西峡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地质公园有了专业志愿者7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15名学生赶赴正在联合申报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十渡、野三坡、白石山三家国家地质公园,开始了他们为期15天的“地质公园义务科普讲解活动”。本次地质公园义务科普讲解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组织,旨在充分发挥地质公园在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等方面的作用,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解地质公园的机会,藉此深化其所学的地学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泰山、镜泊湖、王屋山、伏牛山、湖光岩、十渡、野三坡、白石山等地质公园对这项活动积极响应,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将结合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点或有关线路,为游客讲解相关知识,满足游客的科普需求。据悉,随后还有近30名学生将陆续启程开展地质公园义务科普讲解活动。            首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在江西三清山举行7月24日至28日,首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在江西三清山举行。中外地质专家、国际花岗岩研究专家等近百人与会。     花岗岩地质地貌研究是目前世界上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次研讨会就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演化规律、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以及国际间分享信息和科学成果等方面作了研究和探讨,并针对我国部分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科学发展、完整保护、永续利用、科学宣传等管理经验进行广泛交流。    与会专家认为,被誉为“世界花岗岩形成演化历史的博物馆”的三清山,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花岗岩节理发育、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和优美的花岗岩风光的景区,其地质地貌景观在世界同类景观中和地质遗产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专家们建议,三清山今后应积极主动地与地质地貌、动植物等学术界加强联系,以便更多地开展多样性、多层面、多角度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为共同促进人类对原生态环境积累更多的、可靠的科学资料。    此前,三清山已被高分入选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遗产名录,并正在筹划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信息室协办报:部领导,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成员 编辑: 胡杰  周萌                           审核:陶庆法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