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开始发挥生态调节作用

浏览次数:570  发布日期:2007-01-31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三峡工程1月11日起正式启动对长江中下游的补水调节机制,以满足当前沿江地区紧迫的生产、生活和通航用水需求。三峡工程在156米高水位下运行后,开始发挥积极影响流域环境的生态调节作用。2006年,长江上游降雨明显偏少,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干支流来水量均较常年明显偏少,年水量接近长江1877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小值,其中汛期上游各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偏少了3成至6成。长江从去年11月进入枯水期后,中下游水位持续退落,水利、航运、电力、冶金、养殖、供水等行业频频发出用水短缺的呼声。中国三峡总公司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启动生态调度机制,削减三峡水库库存水量,对下游均衡补水。三峡大坝在去年5月20日全线建成后,在其上游约600千米长的长江水域内,形成了总库容约251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而在三峡大坝下游38千米处,有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葛洲坝,其形成的水库容量为8600万立方米。两个水库目前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实施统一的梯级调度。记者了解到,按照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梯级调度规程,在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后,从头年11月至次年3月长江枯水期内,三峡水库将择机适时加大下泄流量,缓解长江中下游的用水紧张状况,改善中游尤其是荆江河段的通航“瓶颈”。对于长江这条丰水、枯水期季节性变换明显的通航河流来说,三峡工程开始起到调节水量、平衡生态的功效。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主任袁杰介绍说,三峡工程此次对下游的补水调度,将使三峡水库从当前运行水位155米下落至汛期限制水位144米,共有61亿立方米水量可以动用。上游来多少水将放多少水,从而保证枯水期内葛洲坝下游水位达到海拔38.5米,这是满足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的基本水位。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之一就是把汛期的部分水量截下来用在枯水期,既避免了丰水期过多弃水,又满足了枯水期用水之需。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三峡工程已建设14年,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与时俱进’,除了原来所说的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外,现在要加上生态效应。三峡工程是一个生态工程,它对长江流域的生态调节将起到重要作用。”他举例说,春天是长江里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产卵季节,三峡工程可尝试制造人造洪峰,以更利于它们的产卵繁殖。此外,在三峡库区内利用生物技术减少水华现象,利用汛期后的清水下泄治理和改善下游洞庭湖、鄱阳湖水系,都有广阔的生态调度空间。(江时强)(2007.1.23,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