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构建“绿色矿山”

浏览次数:453  发布日期:2007-03-05  分类:专业领域/矿山环境地质
程庆展面对不容乐观的矿山环境,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于国情、对于福建省情无疑是一剂良药。福建省“绿色矿山”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并呈现出“生态效益型”、“旅游观光型”、“资源循环利用型”、“增田造地型”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随着我国矿业的开发,300多座矿业城市拔地而起。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采,矿山污染、地质灾害使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前不久,在谈到我国矿山环境的现状时,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曾这样表示:“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突出,需加强治理,以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目前,我国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直在为治理矿山环境做着大量努力,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等。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矿产资源丰富,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中主要的成矿区带之一。目前,已发现了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金、银、无烟煤、石灰石、萤石、叶腊石、石英砂、高岭土、重晶石等矿种。据统计,福建全省已探明各类矿床近1000个,其中大型矿床60处,中型矿床121处,矿床潜在经济价值2400亿元以上。矿业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已成为一些县(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在该省部分矿藏丰富的一些地方,由于无序和过度开采,矿山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过去在矿山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部分矿山山体裸露,矿渣乱占耕地、林地,甚至毁掉林木,在河上建尾矿坑,乱挖、滥占河床。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的有关数字统计,截至2004年,全省矿山共占用土地面积12.06万公顷,破坏土地1.21万公顷(不包括土地功能下降及水土流失),其中耕地约983公顷。在所有矿种中,以建材、煤炭、稀土开采对土地的破坏最为严重,在各种破坏方式中,以露采场对土地破坏最大。福建省现有露采矿山多达2564处,因采矿造成的土地破坏达8611公顷。此外,矿山开采还诱发了很多的地质灾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矿山环境,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于国情、对于福建省情无疑是一剂良药。对症施治  合理规划为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福建省下大力气认真编制了《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日前,该规划(送审稿)已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审查,该《规划》将是今后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依据和指南。根据《规划》,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近期(2006年~ 2010年)目标是: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30%以上,新(扩)建矿山应做到边开采、边复垦,土地复垦率达75%以上;煤矸石利用率达55%以上,尾矿的利用率达10%以上;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内的矿山地质灾害点基本治理完毕,其它区域的矿山地质灾害点治理率达20%。远期(2011年~2015年)的目标是:全省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45%以上,新(扩)建矿山应做到边开采、边复垦,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85%以上;煤研石利用率、尾矿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提高5%,形成与生态省建设更趋适应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规体系和科学监督管理体系,建成与生态省建设相协调的生态型矿业。在合理规划的指引下,福建省还将下大力气,狠抓落实,治理矿山环境,但治理矿坑和矿山复绿代价高昂,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该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一大瓶颈。因此,经福建省政府同意,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环保局印发了《福建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暂行管理办法》,根据该《暂行办法》,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做法是对矿山经营者收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来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如果矿山经营者按照该制度实施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把矿山环境进行了治理和恢复,可以把已经收取的保证金再连本带利还给经营者;如果没有按照这个制度把矿山环境进行治理和恢复,所收取的这部分保证金,将由政府专门用来恢复和治理矿山生产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矿山“披绿”  初见成效近几年,福建省通过狠抓落实的治理,全省“绿色矿山”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并呈现出“生态效益型”、“旅游观光型”、“资源循环利用型”、“增田造地型”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生态效益型”。如连城县锰矿,近年来,该矿一方面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引进环保新技术,实现选矿废水闭路循环,废渣得到充分回收和处置。另一方面对排土场和报废采坑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先后投入30万元在排土场边坡上种植草皮和松树,完成15公顷的松树绿化带,既维护了排土场的边坡稳定和安全,又绿化了矿区环境。在排土场顶部平坦区又投入10万元,种植了近1万平方米的台湾青枣、水蜜桃等经济果树。同时,在报废采坑建山塘蓄水,投入近6万元,建立了5.7公顷的养殖水面,养殖连城白鸭5000余只,草鱼、链鱼近2万尾,实现了报废采坑的综合利用。——“旅游观光型”。如上杭紫金山、晋安寿山等矿山,2005年,经国土资源部组织评审,晋安寿山和上杭紫金山获得了国家矿山公园称号。目前,寿山矿山公园内已建好善伯尾石洞、马背石洞等数个可进入参观的矿洞、寿山石博物馆、寿山文化广场、寿山石原石交易中收等。“打造寿山石文化品牌,发展寿山石经济”正成为建设福州城市后花园最有力的措施之一。据统计,年初以来已有俄罗斯、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旅游团以及国内游客近8000人前来寿山乡旅游观光。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目前仅绿化投入就达685万元,共完成植被绿化面积95万平方米,累计植树119.67万株,植草70.43万平方米。去年国庆黄金周短短7天时间,紫金山旅游部就累计接待游客38批,总人数近900人。据统计,游客主要来自龙岩、三明、漳平、福州等福建省内城市,涉及到各行各业,上至80岁的归国老华侨,下至几岁的孩童。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登上麒麟顶观景台,为中国最大的露天采矿场的气势所惊叹。许多游客是第一次参观黄金矿山,他们表示,通过黄金之旅,目睹了矿石的“采、选、冶”的过程,明白了“黄金是怎样炼成的”,颇有收获感。——“资源循环利用型”。如南平铌钽矿山,从事该矿山开发的闽宁铌钽矿业开发公司为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委托国内权威科研单位对尾矿中的云母与绢云母进行分离、深加工攻关及长石粉提纯试验获得成功,并及时将该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应用。该矿首期项目建成后,年综合回收锡石精矿达60吨、钾钠长石粉10万吨、云母粉1.5万吨,使该矿的尾矿产品产值达到总产值的40%,尾矿排放量也只有40%左右。矿山尾矿少了,环境变美了,从而初步实现了“矿山永远是个宝”的美好愿望。——“增田造地型”。如李坊重晶石矿山,通过治理和垦复原泥浆浸渣而板结的农田及引、抽水工程的实施,保证了上干亩农田的灌溉和100亩农田的改良,使农作物正常生长,为此农田每亩可增产200千克,折合增加近500亩耕地。大田县银顶格矿山,通过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将因受威胁而停止耕种的3000多亩良田恢复种植,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通过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福建省许多昔日的“石头山”、“痢痢头”都批上了绿装,全省矿山生态环境正在趋于好转,笔者相信,在各级政府重视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部门的积极努力和共同配合下,一定还会有更多的矿山“披上绿衣”“绿色矿山”——福建未来不是梦。       (2007.2.8,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