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终结采空区之“痛”浏览次数:491 发布日期:2007-04-26 分类:专业领域/矿山环境地质 邢云鹏 薄云山4月3日,山西省常务副省长薛延忠代表省政府与各市分管市长分别签订了农村地质灾害治理责任书,一场采矿权主体灭失地、676个村庄采空区地灾治理工程拉开了帷幕煤海:福兮?祸兮?据2007年3月底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统计,山西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为2644.9亿吨,占全国探明保有储量的26%。丰富的煤炭资源,给山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解放以来,山西已经累计产出90多亿吨煤炭,并且仍以每年6亿~7亿吨的强度开采。然而,在煤炭撑起山西经济大厦的同时,稍作追溯,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祸患也困扰着山西。且不说采煤产生的废石、废渣、废气、废水所造成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单单采空区所带来的危害就让人触目惊心。据山西省政府的统计,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目前已达5000多平方公里,导致土地大面积塌陷,在采矿权主体灭失地有676个村庄受到地面塌陷、滑坡、浅层地下水疏干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201个村、4.8万户、17万农民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大,甚至有的已经严重危及到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几年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全省共关闭6000多个煤矿。这些矿区采矿主体虽然灭失了,但造成的地质灾害仍然存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有井没有水,有田不能种,裂缝到处有,走路要小心。”3月的一天,山西晋城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夏匠村村民赵晋青,开着车去地里施肥,突然一下子连人带车陷进地里去了。赵晋青急忙跳车呼救。几十个村民费了好大力气才把车子拉了上来,赵晋青至今提起此事还心有余悸。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化客头街道办新道村,村民房屋的墙上出现了宽窄不一的裂缝,最宽的有十几厘米,地面下沉导致许多房屋倾斜,严重的已经倒塌。村委会主任梁建忠叹息说,新道村以前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全村800多亩地,受塌陷影响,现在地都不能种了。在山西同煤集团燕子山矿,周边地表曾突然塌陷,数间房屋变形、坍塌,近50米长的围墙顷刻间被夷为平地。一位工人师傅称,当时的感觉就像地震一样,玻璃的碎裂声让人感到害怕。虽然这次没死人,但是谁也保不准哪天在梦里就被“埋葬”了。没有安居,哪来乐业?山西每年因采煤塌陷造成的危害,不断引发人民群众到矿区闹事,到政府频频上访,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解采空区之“痛”为了“医治”山西因煤炭开采带来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山西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和治理因采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探索。1992年,山西阳城县在全国推出了煤炭储量块段管理办法。储量块段管理简单地讲,就是将煤炭资源切成豆腐块,按块段进行管理。具体地讲,就是说煤炭企业依据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采掘计划,对自己企业年度、季度开采块段进行规划,在核准的开采块段内组织生产。试图通过实行储量块段管理办法,把煤炭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落实到矿山作业面,延伸管理触角,杜绝矿山企业“挑肥拣瘦”“吃菜心”的采矿行为。2000年起,山西晋城城区制定了详细的土地塌陷治理规划,根据不同的地状地貌,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办法,该填的填,该垫的垫,在全区开展了一场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大会战。城区王谷坨村筹资1000万元,采用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在长约2000米,深40米,平均宽度在2000米以上的村北河口开展了塌陷地复垦的填沟造地工程。2004年,山西乡宁县实施了“一矿一业一事”工程。该县委、县政府联合发文,要求县内每一座合法煤矿企业兴办或联办一项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以及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具体标准是:每卖1吨煤,拿出30元用于“一业一事”。山西各市县探索的一系列办法,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山西煤炭开采带来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但是这种治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从根本上去除病根,被许多人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主要的是,在治理采煤塌陷时,资金难以保障,可以治理的仅仅是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庄,更多的无村集体企业的村庄难以实施。特别是在2002年,一蹶不振的国内煤炭市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转机后,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山西更是私采滥挖、越层越界屡禁不止,地灾也就愈发严重了。农村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到底应该怎样走?“新政”之下走出来的“新路”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煤炭新政,给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带来了新的转机。煤炭新政,除了打响了以打击非法采矿、煤炭行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素质为内容的“三大战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启动了生态环境治理工程。2007年3月31日,山西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煤炭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征收(提取)、合理使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基金(资金),全力构建节约、合理的煤炭资源开发机制,构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根据全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规划,山西省将出资1400亿元左右,建立健全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煤炭开发的“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做到“渐还旧账,不欠新账”,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全省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沉陷治理、煤矸石治理、水资源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矿区造林绿化、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煤场和集运站除尘、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矿区居民环境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正是煤炭新政中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为农村采空区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提供了可能性,打下了基础;当然,从煤炭新政的大蓝图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农村采空区的专项治理正是煤炭新政的重要环节。在200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列入了本年度要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中。山西省将从今年开始,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即到2009年,全面完成采矿权灭失地因采矿造成的村庄塌陷、房屋损坏和地下水疏干等严重地质灾害的676个村庄的集中治理任务。而这次的采空区治理,与以往不同的还在于它的系统性。从实施方案来说,要根据不同村庄地质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因地制宜采取加固、修缮、避让搬迁等不同治理方式,以确保工程方案的科学性。从工程实施环节来说,各市县以年底全面完成任务为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严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奖金安排来说,省、市、县三级财政按5:3:2的比例将投入11.9525亿元,其中省级负担6亿元,市级负担3.5亿元,县级负担2.4亿元。从建立防范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来说,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加快建立防范农村地质灾害的长效机制。大幕已经拉开,这是全国大规模治理农村采空区地质灾害的先声,受益的也许不仅仅是676个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村庄,也不仅仅是山西,希望他们的资金投入、方案制定、工程实施等能为我国矿山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 (2007.4.17,地质勘查导报,5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