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添绿”奥运场馆建设浏览次数:470 发布日期:2007-09-06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叶宏宇漫步在北京工业大学校园中,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地热这一绿色能源在该校体育馆中的应用为其优美清新的环境“添绿”。该馆为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及艺术体操比赛场馆,为体现“新北京、新奥运”精神,落实《北京奥运行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北京工业大学选用了深层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资源相结合的形式,配以热泵技术,以满足体育馆供暖和制冷要求。北京地热利用得天独厚北京市作为世界六大可开发利用地热资源首都之一,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深处的热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这些热能必须通过热水才能开来出来,而地下热水资源也有限。因此,在地热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对地下热水资源进行保护,现今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地热处已经规定,开发北京地热资源进行供暖,必须进行地热水回灌,以防止地下热水资源的枯竭,从而真正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由于地热水温度较高,地热水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尤其铁等容易产生管道设备腐蚀结垢的元素危害较大,所以在利用地热水之前,最好先对地热水进行水质处理,或通过板式换热器将地热水的热能提取出来,以防止地热水的直接供暖对地热管道暖气片产生腐蚀结垢破坏。地热在奥运场馆中的应用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4383平方米,工程于2005年8月开始建设,计划于本月建成投入使用。北京工业大学原有的地热示范工程属于北京市第一批地热示范工程。该项工程共开凿深层地热井3眼,平均深度约1600米,平均出水温度超过50度,平均日出水量超过2000立方米。其中2眼井作为开采井,1眼井作为回灌井,目前已经完成学校内经管楼、逸夫图书馆、综合科技楼及游泳馆等学校用房5万余平方米的供暖工程。该工程实际运行时间已达5年之久,完全实现远程操控,运行简单、安全可靠,为该校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地热供暖、制冷工程为“地热供暖一期示范工程”的延续,该工程属于奥运重点工程,由派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该工程供暖采用深层地热资源提供热源,制冷采用浅层地热资源提供冷源,实现节能环保供暖与制冷。共设计深层地热井2眼,预计日出水量超过2000立方米,出水温度超过50度,其中1眼用于开采井,设计深度2000米,另1眼用于回灌井,设计深度1800米;共设计浅层水源空调井12眼,单井深度100米,设计单井出水量75立方米1/小时,设计回水量75立方米/小时,其中5眼井用于开采井,7眼井用于回灌井。浅层水源空调井于2007年1月开始施工,于2007年3月完成施工;深层地热井于2007年3月开始施工,2007年5月完成施工。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供暖、制冷系统采用地热技术后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该套系统的初期投资与常规暖通系统的初期投资基本相同,但运行费用远远少于常规暖通系统。经初步保守测算,以1年为计算周期,采用地热供暖、制冷系统较采用其他常规暖通系统年节省运行费用100万元~400万元,按系统使用寿命期为15年计算,采用地热供暖、制冷系统较采用其他常规暖通系统共计节省费用约1300万元~5800万元,而地热井的使用寿命将超过30年,如将此前提计算入内,节省的费用将更多。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推进北京市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地热是一种新型清洁热源,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减少燃煤、燃油、燃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同时减少燃料运输及其废弃物排放,减轻城市交通负担和城市垃圾产生量。奥运促进北京清洁能源利用2001年,北京市在申办奥运会过程中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落实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主题。要实现“绿色奥运”主题,就必须大力发展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为此,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划、计划、发展纲要和清洁能源利用补贴政策,以配合“绿色奥运”主题的实现。此举加快了北京市利用清洁能源的步伐,扩大了清洁能源的利用面积,提高了人们对清洁能源的认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市的能源问题。清洁能源包括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海洋能等多种能源,北京市目前主要利用的是太阳能和地热能。其中地热能更是以其清洁环保、高效节能、可再生、技术成熟等优点,成为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大力发展的能源之一。在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规划、计划、发展纲要和补贴政策中,均重点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地热能,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为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北京市政府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地热资源,2007年北京全市地热、地温供暖制冷面积要达到500万平方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第124条提出: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新能源,推广热泵技术,推进浅层地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能源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鼓励利用垃圾、污泥进行发电和制气。目前,据不完全测算,北京市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暖、制冷的建筑面积已经超过600万平方米,而且采用地热供暖、制冷的建筑面积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递增,因为其具有零污染、零排放、高效节能的特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够为改善首都能源构成、加强首都节能减排工作做出更多贡献。(2007.8.23,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