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工程一个系统”保北京地质安全浏览次数:612 发布日期:2007-09-14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高慧丽 段金平北京市地勘局承担的《北京重大地质问题战略性研究》,完成了地下水、浅层地温能、地面沉降、突发地灾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分析评价,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卫万顺说,为应对这些问题,该局将实施城市地质安全保障工程、城市战略资源保障工程和城市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在发展,北京在变大,随之而来的,是北京面临更大的资源和地质环境问题。近日,北京市副市长陆昊在北京市地勘局呈报的《北京市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四个专题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称这四项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是市领导和部门在决策时需要的基础资料,有重要价值,要继续做好工作,提交高质量的成果,为政府和部门决策提供支持。围绕地下水、浅层地温能、地面沉降、突发地灾,北京市地勘局将开展哪些工作,更加密切服务于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市地勘局副局长卫万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质工作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个重大工程或方法手段,而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开展战略研究卫万顺介绍说,北京市地勘局曾经为北京的城市发展开展过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比如应急水源地的勘查、地铁降水、奥运公园的选址等。这些工作都是着眼于一项具体项目或围绕重大工程开展的,在北京经济建设中确实起到了基础性、先行性的作用。但是,在地勘局属地管理后,特别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地质勘查发展规划》颁布以后,北京市地勘局领导班子开始深入思考如何使地质工作能真正融入到经济建设中,为北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前,北京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找矿,即便是开展的城市地质工作也大多是跟着重大工程走。而要实现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目标,地质工作就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山区向平原区转变,由地表向地下转变,由传统的工作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变,由问题推动型(被动式)向理念推动型(主动式)转变。卫万顺进一步解释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地质工作的工作区域应从山区逐步转向平原区,向城市的中心地带转变,就北京而言,应该转向比如CBD、中关村等这些城市建设较集中、发展较快的地区;地质工作原来仅是在山区找矿,主要是地表的工作,现在转到平原区,针对北京地下空间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地下空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区域转变了,工作的方法手段也要由单一的、传统的地质方法向适合城市地质工作的手段改进,以前找矿常用的电法、磁法等物探方法,在城区就不太适用,因为城区有太多的管线、高压线,所以在城区开展地质工作必须选择一些能规避或排除地下管网和空中电线干扰的技术方法;工作思路也要由被动的承担项目转变为主动想问题、找项目,根据首都经济建设的步伐和工作需求,提出让市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都认可的项目。要实现这四个转变,就要求地质部门站在更高的角度开展战略研究,与经济建设联系更加密切,而不是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重大工程或方法手段,这样的工作能更加引起委办局和市领导的重视,从而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服务。目前,北京市主管副市长已经对北京市地勘局开展的四个专题的战略研究作出批示,并建议给常务副市长、市长主持的专题会、北京市应急委员会的季度会作专题汇报。这说明《北京市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已引起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要应对制约城市发展的安全居住环境、饮用水、固体垃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城市地质工作全方位服务卫万顺介绍说,目前影响城市发展有四个挑战性问题,即安全的居住环境、水资源、固体垃圾的处理和污染物的排放。要保障一个城市的地质安全,就要保障一个城市的经济、人民生活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安全的地质条件,包括对城市发展所提供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所施加的地质约束条件,以及城市发展对各种地质要素所产生的影响。将地下水、地面沉降、突发性地灾和浅层地温能作为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出于这个原因。目前全球大约有6亿人口居住在不合格的居住环境下。就北京而言,全市可用于城乡建设的用地只有2400平方千米,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保障程度日益降低。再加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线网,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已提上日程,这些工程建设均需要对地质三维结构掌握的十分清楚。未来10~15年,北京将重点建设的通州、顺义、亦庄等11个新城,都需要研究其地面沉降和活动断裂等所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北京地下水利用量占总用水量的2/3,即使2008年南水北调、冀水进京,地下水仍是城市安全供水的决定因素;由于成本问题,固体垃圾往往处理不完全,对地下水和地质环境造成污染;北京住宅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7%,能源结构不合理,成为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四个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涉及到城市地质工作方方面面。“两个工程一个系统”保障北京城市安全发展要应对这四个问题,需要城市地质工作者研究城市发展所需的安全地质条件、城市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以及地质环境的承载能力。卫万顺说,北京市地勘局针对这三方面的工作,将实施“两个工程一个系统”,即城市地质安全保障工程、城市战略资源保障工程和城市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据卫万顺介绍,北京市地勘局将通过建立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山区突发性地灾预警预报系统、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地温场监测系统,全面提升城市地质安全保障能力;系统开展制约城市发展的土地、地下水、浅层地温能资源、地热资源及地下空间等战略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研究,全面提高战略矿产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保障程度;全面建成北京城布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信息系统,通过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库、地温场监测数据库、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库和突发性地灾监测数据库建设、完善与集成,建立基于GIS的预警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监测信息分级管理与发布系统。围绕《北京市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北京市地下水污染监测与防治》两个项目已经立项;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二期工程已经开建,建成后,将形成覆盖全市整个沉降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实现全市平原区地面沉降发展变化实时监测,三期工程也已申请立项;鉴于浅层地温能的零污染,市财政已拨款960多万元,委托北京市地勘局在北京市六环路以内开展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建立相应的地温场的监测;另外,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也正在积极向北京市发改委申请立项,进一步开展监测研究工作。据卫万顺透露,今年,北京市地勘局还将继续安排开展两个战略研究。一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战略研究》,包括新农村建设对新农村的选址、供水安全、垃圾排放等,到底应该怎么做,需要地质工作考证,而不是低水平的、简单重复的工作。另一个是《北京市城市地质环境保障工程信息系统战略研究》,这也是北京市地勘局提出的“两个工程、一个系统”中的主要内容,针对城市地质安全保障工程、城市战略资源保障工程的实施,对不同委办局的需求、服务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广大的、其他行业的用户提供一个信息服务的窗口、平台和界面。 (2007.9.4,地质勘查导报,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