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保北京地质环境

浏览次数:675  发布日期:2005-03-04  分类:专业领域/城市地质
 我国第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记者于德福、段金平报道,2月1日,北京市地勘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城市生活垃圾地质环境调查成果——《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选址地质环境调查》。调查成果显示,以传统的简单填埋方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已经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后垃圾处理发展趋势应以发展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为主,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从而有效地保护北京的地质环境。该项目是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合作的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北京地勘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六环路以内重点地区和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占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六环路以外占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处理场地分布状况作了遥感解译,并实地调查,调查范围达7900平方公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范围内共有生活垃圾处理场地490处,总占地面积1007万平方公里,累计填埋量为3206万吨。其中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地386处,已封存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地104处;正在运行的垃圾处理场地中,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及转运站18处,只占正在运行垃圾处理场地总数的5%,但垃圾处理量却达到了总量的73%,占地面积只有总占地面积的49%;而非正规垃圾处理场及转运站共有368处,占正在运行垃圾处理场地总数的95%,垃圾处理量却只占总量的27%,占地面积达到了总占地面积的51%。调查发现,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地中,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使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还污染了水体、土壤、大气,传染疾病。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郊区乡镇等地区,尚未建立规范的垃圾管理系统,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358处未经规划、环保部门审批的非正规垃圾处理场,主要由废弃的砂石坑、窑坑、低洼地和沟谷等构成,一般未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已封场的104处垃圾处理场地,除北天堂垃圾场有导气设施外,其他均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其中有的位于北京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垃圾场地底部及侧部均未采取任何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已成为地下水潜在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调查工作通过对北京市垃圾处理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已有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直接填埋生活垃圾和生活垃圾场地附近环保措施欠缺,带来了对大气环境、地表水体、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致使不少直接填埋生活垃圾地区的垃圾泛滥、蚊蝇孳生、臭气熏天,不仅影响周围环境,更加严重的是造成了对地下水的污染,且这种污染最隐蔽、危害也最大。垃圾的填埋量越大,地下水的污染就越严重,个别此类垃圾场附近地下水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氨氮、铁、锰、氟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多项指标超过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依据调查结果,该项目提出了今后垃圾场地选址的基本准则,并据此划分了北京市的垃圾禁止填埋区、限制填埋区和可填埋区,在可填埋区和限制填埋区,在可填埋区和限制填埋区内进一步确定了10处垃圾场地选址方向区。同时,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尽快建立典型生活垃圾处理场地附近的地下水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进行地下水污染预防控制;进一步开展不同时期生活垃圾填埋后的反应和深化阶段的研究,进行垃圾场地污染风险评价,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行生活垃圾场地污染的模型预报、控制和治理方面的研究,选择典型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开展污染治理示范工程,避免生活垃圾场地附近地下水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对生活垃圾处理场地选址方向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优先确定规划场地的具体位置,最终使生活垃圾规划场地对地下水的污染发展趋势应以发展大型现代化垃圾处理场为主,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来自北京市规划、管委、环保、发改委和国土资源管理等政府部门的代表一致变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为北京市今后垃圾处理场地的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依据,并表示积极促进这一成果的应用。                                                                       (5-2031-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