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会市地下森林“储量”巨大

浏览次数:498  发布日期:2007-11-02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据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广东省四会市地下森林“储量”巨大。可以说,整个四会城区就是“躺”在“绿色的海洋上”——地下森林,穿越时空的信使胡怡斐  胡红拴几次“科学意义”上的记忆,让我们对广东四会的地下森林印象深刻。一是来自于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以四会等地埋藏的地下古树木为题材拍摄的专题科教片《树说历史》。二是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一位研究全球古树的博士在考察四会地下森林后,因害怕托运古木标本有闪失,竟将一个800年树龄的树桩予以婴儿般保护——抱着乘机直至目的地。三是《南方日报》一篇关于四会地下森林的报道引发美联社驻北京记者据此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导致一周后《澳大利亚周末报》发表《海砂之下三万年前的古老森林》专题新闻详细介绍,最终引出了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S·Epstein教授通过该院院长致函中国科学院,提出有意与中方合作进行考古学与古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于是,当我们应邀考察龙甫地下埋藏的古树时,是抱着一颗“朝圣”之心的。四江相会之地埋藏千年古木四会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北边缘,始建于秦朝,是岭南最古老的县市之一。“四会”名称的由来,得益于“江河”的“恩赐”—珠江最大的水系西江、北江和支流绥江、龙江在此交汇,“四会”之名因而流传。这“丰盛”的水系,也为四会地下森林的“储藏”提供了优良的条件。龙甫的位置,居于四会城区西北的一片开阔原野中,北江、绥江舒缓的巨臂,轻柔地拥着这方沃土。低缓的小丘陵,翠珠样的小水塘,碧毯状的稻田,将龙甫的田园牧歌演绎在惬意无限的熏风中。熏风之下的一片低洼湿地,便是地下森林的发现地了。眼前首先呈现的是平躺在一片野草丛中的古老巨木,几条屈曲有力的枝娅,支撑着数丈长、人腰般粗细的乌黑树干,那姿态确似被岁月压弯了腰肢的老农抬头奋力的一嚎,这岁月的嚎声,想是对后人真情的述说……古木旁20余米处的一个数百平方米的浅坑,即为地下森林的“原始居住区”了。据说,这最初的发现,来自于当地农民挖鱼塘时的一次偶然所得。如今这一发掘现场,成了古木展示风采的T形台。“T形台”上最引人注目者,当是几棵直径两米有余的古木树桩,蔓延的根茎蜿蜒在泥土的“缝隙”间,交错着,吸吮同时也喷吐着历史的记忆。而那布满无限“皱褶”的肌纹,则用无声的话语述说着岁月的沧桑。据中科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说,我们见到的龙甫地下森林只是整个四会地底埋藏几千年的古树资源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它的埋藏面积曾达几百平方公里,埋藏树种以水松为最多。在当地,随便找一个较为开阔的地方,向下挖2米就会挖出许多水松。“国宝级”水松记述环境变迁说起水松,许多人并不陌生。这种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四川等地的落叶大乔木杉科植物,早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喜生于水边湿地或沼泽地,材质轻软,耐腐力强,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植物和古老的孑遗植物。这种树,对于研究杉科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古气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不折不扣的国宝级树种。目前,真正野生的水松已经很难找到了。惠州罗浮山九天观、韶关曲江南华寺栽种的几棵水松,树龄三四百年,树径约50~60厘米,极为罕见。而四会出土的水松树干,直径达两米以上的比比皆是,这些超级“国宝”,不仅见证了岭南水乡的“阴晴圆缺”、岁枯岁荣,还见证了山河巨变导致的地貌变迁和近千年的环境与气候的变化过程,为地学工作者研究华南地区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提供了罕见的实物素材。四会发现的地下森林至少可分为两层,上层距今约500年,下层距今约2000年左右。有专家访为,四会地下森林中水松的两次大面积“全军覆没”,应是气候突然变冷的缘故,这可为华南地区气候与环境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科研人员可以从古木清晰的年轮中,精确地计算出树木的年龄,同时,更可从其蕴藏的生长期内每年甚至每季的气候与环境信息中,得到科学的数据信息。而通过树轮的宽度,可以对当时气温、降水量等环境要素进行科学的重建,通过树轮纤维素碳氢氧同位素也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真实情况。等待地下古树公国横空出世四会所在地,为三面环山、南面通向珠江三角洲的流域冲积小平原,古时候更是一个河流纵横,湖泊密布的盆地。广州地理研究所曾做过一项颇有意思的调查,他们发现四会市城区、龙甫、贞山、大旺、大沙、石狗等地的地下森林分布相当丰富。可以说,整个四会城区就是“躺”在“绿色的海洋上”,因为其地下的森林呈“海洋”式显现,且层次清楚、保存完好,为目前广东发现最大面积的连片地下森林。这些卧居在荒野的“国宝”,将会“归宿”何方呢?四会市东城区的黄志文主任告诉我们,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对此的保护,四会市委市政府已与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签约,将联手开发、保护该市沉睡在地底几千年的古树资源,并以此规划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连片“地下古树公园”。不久前,广东省的多个学术团体还联合召开了两岸四地第四纪环境变化与古树研究学术研讨会,包括三位院士在内的80多位来自台、港、澳、京、津、沪、宁、沈、陕和广东等地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考察了龙甫这里的地下森林后认为,利用这些古树将可以重建近数千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的历史,为预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供科学依据。他们说,如此大面积密集分布的古树群十分罕见,是非常珍贵的自然遗产,可以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或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原所长刘嘉麒院士回京后仍十分关心古树保护的进展,一再强调,只有保护了才能深入研究,只有深入研究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2007.10.23,地质勘查导报,7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